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岭南家教宝典 德行财商并重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src="http://i8.hexunimg.cn/2014-07-01/166193774.jpg" alt="《庞氏家训》的部分文字。" border=1 align=middle><img src="http://i4.hexunimg.cn/2014-07-01/166193775.jpg" alt="岭南家教宝典 德行财商并重" border=1 align=middle><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庞氏家训》的部分文字。岭南家教宝典 德行财商并重岭南家教宝典 德行财商并重

《庞氏家训》的部分文字。

明代岭南名宦庞尚鹏苦心撰写家训教育子女 曾与《颜氏家训》齐名

一说起中国传统家训的典范之作,你是不是马上就想起《颜氏家训》?这本由北齐知名文学家颜之推撰写的家教宝典一直有着“中华传世家教第一书”的美誉,直到今天,各大电商网站的畅销榜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不过,如果你有兴趣跟我一起翻翻地方志,就会发现,其实在500多年前,咱们广州城曾出过一本与《颜氏家训》齐名的家教宝典—由岭南名宦庞尚鹏撰写的《庞氏家训》。由于庞尚鹏一直奋斗在明代经济改革的第一线,因此《庞氏家训》除了关注品格教育外,还格外注意培养子孙后代的财商,其中的诸多教诲,今天读来都不过时。这么好的一本家教宝典,我们当然不能任由它被历史埋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它,看看能从里边取到多少真经吧。

采写/记者王月华

开写家训

改革得罪权贵

回乡苦心写作

我最初对庞尚鹏感兴趣是因为《广州城坊志》里的一段记载,说惠爱街(今中山六路)原来有一座永赖祠,是明代万历年间广州老百姓因为感戴都御使庞尚鹏奏立“一条鞭法”而立的。

庞老爹勤恳儒雅

培养出一代名宦

对今天的多数人来说,“一条鞭法”不过是历史书上半生不熟的一个词汇,但设身处地站在600年前一个升斗小民的立场上想一想,本来被“三天一交”、“半月一催”的各种劳役和赋税折腾得头昏脑涨,动辄得咎;“一条鞭法”出台后,每年一次性交够银子,就不用天天应付官府抓差,而能好好忙点自己的事了,那种轻松感真不是现代人可以体会的,难怪他们在庞尚鹏死后“数百里为吊”,还真心诚意立了座祠堂纪念他。

知道了庞尚鹏与“一条鞭法”的关系,我自然就想对这个人多一些了解。本来,作为一个历史修养欠佳的小女子,我总觉得诸多青史留名的士大夫虽然满腹经纶,却很少有人真正看得上升斗小民的“柴米油盐”,因而少了些烟火气,很难让人产生亲切之感。可庞尚鹏就不同了,如果他不接地气,就绝不会有“一条鞭法”这样天才的制度设计。这个被学界贴上“明代中期著名改革家”标签的岭南贤宦,这个写出了当时与《颜氏家训》齐名的《庞氏家训》的“一代名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看了清代中期著名学者阮元编著的《广东通志》中的相关文字,我发现,庞尚鹏的平民关怀和商业智慧,以及《庞氏家训》里温润理性的教诲,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本出生于广府南海县一个商贩家庭,父亲庞宪幼时酷爱读书,只因家境贫寒,才放弃了科举之道,以贩卖木材为业。庞宪应该是一个很能吃苦也会做生意的人,庞尚鹏在《家训》里说父亲“虽寒暑风雨不避劳,矢力经营,家渐饶”,就是在庞尚鹏做了高官后,庞宪依然“茹素衣布,不改于旧”,并时时提醒儿子创业艰难,守成不易,要“公廉仁恕,留有余之福以诒子孙”。

不过,庞宪并不是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南海县志》里说,他常与朋友们一壶浊酒,高谈阔论,逛街时遇到熟人,也常不醉不归,他还在院子里种满了梅花,梅下读书是其赏心乐事之一。说实话,透过这段文字,我看到了一个儒雅勤恳、聪明热情,且很讲究生活品位的老头儿形象。《庞氏家训》虽出自庞尚鹏之手,但追寻起源头来,庞宪的言传身教实在功不可没。

庞尚鹏逆境崛起

写家训教育子孙

看庞尚鹏一生的作为,是完全对得起孔夫子对士大夫的要求的。1553年(嘉靖32年),庞尚鹏中了进士,最初授任江西饶州府平乐县知县,史料中说他一下车就查问百姓疾苦,之后更是勤政爱民,执法如山;1557年改授福建道监察御史,又严惩了贪婪暴虐的锦衣卫校官;1565年,改按浙江,开始试点“一条鞭法”,为后来张居正进行全国性的赋税改革奠定了基础;1568年,授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两淮等多地盐政。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盐法的措施,大大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这样的改革虽然利国利民,但一定是会得罪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庞尚鹏的幕僚也常提醒他不要太过火,以免丢了乌纱,庞尚鹏的回答是:“此举省数十成之费,活数千百家之命,吾何惜一官。”

这话没多久就变成了现实,1570年,庞尚鹏被当朝权贵参了一本,丢掉官职,回了南海老家。说庞尚鹏丢官后一点都不难过,显然不符合事实,但中国的士大夫有一点真的很可爱,他们很少会彻底消沉,孔老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教诲常使他们越挫越勇。庞尚鹏也很快就振作了起来,既然当不成父母官了,那就当个好父亲,写部家训教育后世子弟吧。庞尚鹏在南海老家闲居了6年,这6年成就了一部了不起的《庞氏家训》。

人格培养摆首位

理财教育不放松

庞尚鹏在科场上过五关,斩六将,直至得中进士,金殿成名,全靠一手好文章,写作水平绝对没得说。可是,翻开《庞氏家训》,67个正文条款,分布在“务本业”、“考岁用”、“禁奢靡”、“严约束”、“崇厚德”、“慎典守”、“端好尚”、“训蒙歌”和“女诫”等10个章节中,几乎每一条都是简单明了的大白话。庞尚鹏在写给一位好友的信中说,自己“语多朴直”,就是为了“使愚夫赤子明晓无疑”。

《庞氏家训》开宗名义,要求子弟“以儒生为世业,毕力从之”。他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但绝对不希望孩子们变成“死读书”的冬烘,所以又说“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 target='_blank' >于利禄哉”,换言之,读书是为了求得真知,提高修为,努力做一个大写的人,而不只是为削尖了脑袋往官场上钻。这样的见识,别说在八股风盛行的明朝十分罕见,就算拿到今天,也不知道可以让多少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只为高考加几个分数的父母汗颜。

庞尚鹏不希望孩子们像范进一样在八股文里浪费一生,那科举之路要是走不通了,又该怎么办呢?庞尚鹏的答案非常之简单明了—不靠天王老子,全靠自食其力。他告诫孩子们要“亲农事,劳其身,食其力,乃能立家”。作为一个务实的经济改革家,他知道光有原则不行,还必须有可操作性的条款,所以提出“田地俱要亲身踏勘耕管,菜蔬各于园内栽种,分畦浇灌,各考其成,某人种某处,某人种某物,随时加察,以验勤惰”,换言之,考核具体到人,谁也别想吃“大锅饭”。男孩子要学耕田,女孩则要学织布,6 岁以上, 每年给棉花10斤、麻1斤,10岁以上,每年给棉花30斤、麻5斤,织完这些棉麻才算完成一年的任务。要知道,庞尚鹏当了好多年的封疆大吏,庞家绝对算是富贵之家,但这丝毫未影响庞尚鹏对子女提出近乎严苛的要求,在他看来,钱财终究是身外之物,只有自立能力,才是存身之本。

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我无法一一列举《庞氏家训》里那些颇有远见卓识的条款,如果你有心去翻一翻,一定会感慨于庞尚鹏的精明和务实,他叮嘱孩子们每年就家庭开支作出预算,年终再做结算,“量入为出, 务存盈余, 不许妄用”;待客时,“肴不必求备, 酒不必强劝。淡薄能久, 宾主相欢, 但求适情而已”;出门时,则必须“言顺而气和,若子弟僮仆与人相忤,皆当反躬自责,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正是这些落实到细节处的条款,使庞家的子孙在家“尺帛、半钱,不敢浪用”,在外谨言慎行,谦恭有礼,颇有贵族气象。

据史料记载,《庞氏家训》问世后,很快就在珠三角声名鹊起,不少名门望族纷纷以此为参考蓝本撰写家训。一时间,《庞氏家训》的名望几乎可以与《颜氏家训》媲美。遗憾的是,《颜氏家训》直到今天仍然家喻户晓,而《庞氏家训》却被淹没进了历史长河之中。以这篇短文做一个纪念,也算是对庞尚鹏这个岭南改革家尽了一点点心意吧。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钱存工行理财卡 2.8万元莫名“蒸发”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