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财智》月刊(SmartMoney)网络版今天刊登署名布莱特·阿伦兹(Brett Arends)的文章称,虽然苹果过去几年的增长势头惊人,但是要实现1000美元的股价,仍然存在很大难度。
以下为文章全文:
错误预测
18个月前,我曾经质疑苹果股价难以保持惊人的势头,我当时写道:“过去5年来,该股平均每年上涨56%,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如果还按照这种速度增长,苹果市值到2014年就将达到1.25万亿美元。即使是以20%的温和速度增长,届时也将达到3330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当前的市值,并达到宝洁或强生的两倍。虽然一切皆有可能,但这事儿却有点悬。”我当时感觉,苹果投资者最容易赚钱的时代显然已经结束了。
当然,自那以后,苹果股价的大幅上涨简直让我成了白痴。其股价已经翻了一番多,本周,受到Verizon版iPhone发布的推动,苹果股价达到了344美元的历史新高。该公司当前的市值达到3150亿美元,超过宝洁、强生或者除埃克森美孚以外的任何企业。该股的上涨速度非但没有放缓,反而处于加速态势。根据我的计算,其年涨幅高达67%。
至于基本面,苹果的销售额也在激增,去年的净利润则飙升了70%。它的竞争对手则杂乱无序,让你不得不好奇诺基亚和微软究竟在干嘛。对苹果而言,每个季度都是一场盛宴。我们很快就将看到新iPad发布。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苹果下周公布的业绩也将超出市场预期。
甚至连美国基金公司GMO的基金经理杰里米·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和本·印克(Ben Inker)也成了苹果的粉丝,苹果已经成为他们“Quality Equity”投资组合中的第八大持股公司。GMO认为,这项投资组合中的股票 是他们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投资,这更是给了投资者很大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微软是该投资组合中的第二大持股公司。
五年展望
那么5年的预测又会如何?苹果股价能否继续上涨?2014年的市值能否达到1.25万亿美元?或者接近这一数字?
只有时间能够解答。但是如果苹果股价今后仍然保持过去18个月的惊人涨速,今年10月的股价就将突破500美元,2013年2月则会达到1000美元。
可笑?荒唐?不可能?随你怎么说。我们通常会在一只股票 见顶时看到这样的想法。这难道不是很讽刺吗?但是期权市场已经在押宝苹果股价今后几年将突破500美元:2013年1月交割的500美元认购期权价格为每股20美元。
在《爱丽丝镜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中,刘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l)笔下的“白皇后”能够在早餐前想象出6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就暂且想象一件吧:苹果股价突破1000美元。届时将会是什么情况?要实现这一点,苹果需要达成何种目标?
苹果流通股本约为9.2亿。所以按照342美元的股价计算,该公司的市值为3150亿美元。如果除去现金和债务,企业价值约为2900亿美元。
按照1000美元的股价计算,苹果市值约为9000亿美元。苹果目前的动态市盈率约为17倍。如果这一估值保持不变,要支撑9000亿美元的市值,就必须要实现530亿美元的年度净利润。
财务分析
该公司拥有40%的毛利率。你或许认为这很荒谬,但是市场并不受你我左右。各地都有人排队抢购iPhone。有些人虽然已经有了很好的iPhone手机,但仍然会排上6个小时的队,为的就是成为镇上首个拥有新款iPhone的人。为了让iPad的存储空间更大些,用户甚至乐于多付100美元,尽管他们也知道这多出来的存储空间或许只值一、两美元。这些人对价格并不敏感,或许将他们称作“价格免疫人群”更合适。
去年,苹果仅将2.7%的收入用于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为8.5%,所得税不足25%。如果这些比例保持不变,为了实现530亿美元的净利润,苹果需要获得70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而对应的收入则要达到2400亿美元。
当然,这取决于各种未知因素。管理费用是否会随销售额同比例增长?利润率能否保持不变?随着苹果的海外收入越来越多,平均税率又会受何影响?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240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相当于苹果去年收入的4倍。分析师平均预计,苹果在截至今年9月的财年内有望实现890亿美元的收入,下一财年将有望达到 1040亿美元,对应的净利润预期分别为180亿美元和220亿美元。他们预计,到2015年,苹果年收入将达1600亿美元。
区域业绩
如何才能达到2400亿美元呢?
苹果目前最成熟的市场仍是美国。在其美洲部门去年250亿美元的净销售额,以及通过零售店实现的100亿美元销售额中,美国都占了很大份额。
如今在美国,几乎每间办公室都配有Mac和iPhone。我最近坐过一列前往东北部的列车。车厢里满满的,很多人都在使用笔记本或平板电脑。我一时心血来潮从车头走到车尾,发现几乎所有的电脑都是苹果的。尽管iPad刚刚起步不久,但有些人使用的是价格较高的Mac。根据苹果的公告,iPad的平均售价为 660美元,Mac将近1300美元。
如果苹果能够将美国市场的销售额翻番,就将增加30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欧洲市场也实现类似的业绩(去年销售额为190亿美元),则会再增加400亿美元。假设日本市场的销售额也从40亿美元增长到100亿美元,那么这些市场的总销售额将达到1300亿美元左右。
剩余的1100亿美元差额则来自于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没错,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人口众多。但是要实现如此大的市场规模,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按照美元计算,中国、印度和巴西的经济规模总和仍然小于美国。而人均收入更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美国人均收入为4.7万美元,巴西为1万美元,中国仅为4000美元。这些国家未来为苹果贡献的收入总和能够达到美国当前的4倍吗?
你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至于我?恐怕还得忙着“享受”我那苹果味的屈辱。(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