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市公司拿股民的钱去理财增多。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76家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累计投入资金1209.75亿元,但收益却不甚理想,在已公布今年上半年购买理财产品收益的75家公司中,购买理财产品所花金额为201.76亿元,实际收益共计1.55亿元,收益率不到1%。市场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出现下降,上市公司须警惕频繁涉足金融理财有可能出现的危情。
文\表 记者杨欣
“上市公司拿股民的钱去做理财,还是低收益的投资,那我们还不如自己掏钱去理财?上市公司是为股民负责还是为银行打工?”今年以来颇多股民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中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监管层同意上市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项目建设和募集资金使用的情况下,将闲置募集资金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
上半年理财数量增长逾六成
在政策放宽背景下,上市公司近年来购买理财产品规模迅速扩大。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共有166家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累计投入金额615.13亿元,同比增长逾六成。
201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十分普遍,仅6月28日,就有
在这些公司中,更不乏“土豪”。7月4日,收益率多在4%~5%之间。并且拟在原不超过25亿元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额度的基础上,追加5.5亿元额度投资相关理财产品,堪称大手笔。 在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
75家公司半年收益率不到1%
行业分布上,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多集中于机械设备、信息设备和交运设备等行业,这些行业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与行业景气度具有一定关联。
另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有75家公司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购买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共计1.55亿元,而这75家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所花费的金额却为201.76亿元,收益率不到1%。
原因
买低收益率产品
为提高信用记录
上市公司为盘活资金进行短期理财本无可非议,但观察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情况,多低于普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这让投资者难以理解。
据银行(收益率分别为3.5%和3.75%。而5月份,中国银行面向散户销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7%。东方铁塔证券事务部人士对此解释,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要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选择收益率不高的产品。
有部分公司经营情况不佳,却不惜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其中,银行。
记者了解到,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一般来自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银行,通过购买这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账户流水,提高信用记录,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股民:
对于上市公司这种“理财收益还不如普通投资者”的行为,股民中颇有微词。资深股民赵先生认为,“上市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中间掺杂着各种人情和利益。而且都是股民买单,上市公司何乐而不为?”
股民李小姐表示:“投资者之所以购买上市公司股票 是看好公司主业的发展,现在他们却拿股民的钱去做理财,还是低收益的投资,那我们不是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机?” 尤其让股民难以接受的是,上市公司一边购买低收益理财产品,一边股价却持续下跌。如大手笔理财的南山铝业截至昨天收盘股价只有5.13元,早已跌破净资产9.01元。
专家:
频繁理财影响公司成长
事实上,在现实的诱惑面前,上市公司投资理财已经越来越出现危情,没能在理财市场赚钱乃至亏钱的上市公司并不鲜见。
信托理财事项未能在2013年度处理完毕,导致年末计提坏账损失3750万元。”这无疑为扎堆抢入理财市场的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目前保本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大部分维持在5%左右,去年“超7奔8”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已经不见踪迹。
普益理财分析师表示,考虑到现在市场的流动性不错,预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在中期内将继续维持下行趋势。
上市公司扎堆理财,这并非一条没有荆棘的康庄大道。证券投资顾问龚科表示,就中长期而言,频繁涉足金融理财有可能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可持续成长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