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神话,正在被打破。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共有1169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环比增31.2%。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相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较低。
这个消息在办公室里引发了一波热烈讨论。
小马说,作为一名理财新手,她也曾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动辄以10%甚至20%的丰厚收益心动不已。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构性理财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呢?
“说到底,高收益对应的必然是高风险。”姚太太说,正因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高风险特性日益凸显,所以平均收益率日益下滑。
据姚太太研究,今年上半年,结构性产品虽然发行量出现上升,但最终的收益率情况和信息披露状况却都不尽如人意,其平均收益率甚至跑输了非结构性产品。
姚太太的结论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25家商业银行发行了1368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环比大幅上升40%,同比也增加42.4%。挂钩汇率、指数、利率、" 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合计超85%。从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来看,挂钩基金和股票 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较高,分别为10.17%和9.72%,而挂钩汇率和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较低,分别为4.46%和5.1%。
虽然结构性产品的发行数量较此前有明显增长,但令人遗憾的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所下滑,平均实际收益并未达到5%。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远高于5%,战胜了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一季度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5.17%,二季度升至5.32%;而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一季度为4.84%,二季度下滑至4.58%。此外,更有80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看完这些数据,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来,标榜高收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不但可能不能达到预期收益,还很可能在期末收获“零收益”或者“负收益”。
而部分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等原因,仅仅是给产品冠以结构之名,实际上仍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其最终收益率主要还是来自货币资产的投资,自然不会有太大优势。
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