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不收费。
图2:新注册企业负责人在' target='_blank' >吉林省政府政务大厅工商登记窗口办理营业执照。
本报记者 田珍祥 文/摄
作为率先试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大省,今年3月1日以来,吉林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展顺利,相关举措优化了创业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让企业切实得到了实惠。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创业的人多了,就业和投资的活力再一次凸显,企业和百姓赞不绝口。
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长春市天澄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是由两位2014届大学毕业生李立军和孙东梅成立的一家以家政服务为主的服务型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该公司在办理营业执照时的委托代理人王丽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初入商海,起步很难,面临资金不足等很多问题,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创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工商登记机关不再登记实收资本,实行认缴制,也就是说股东只要在章程中约定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就可以办理营业执照,不用再提交验资报告。此外,推出了刻公章、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 税务登记证"一条龙"服务,公司设立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大大方便了年轻的创业者。”李立军说。
一直以来,创业成本过高、程序复杂等问题困扰着年轻的创业者。今年3月1日吉林省正式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从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实效。
吉林省工商局局长臧忠生表示,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先照后证,推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使全省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创业环境进一步得到了优化。
据悉,早在2012年8月之前,吉林省就已经开始探索放宽住所登记条件,为推动全民创业,先后出台了25个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公司办理营业执照前后只用了三天,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我们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受益者。”吉林省通澳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晓莉说。
程晓莉告诉记者:“现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可以同时进行招聘、培训等工作,加快了企业的发展速度,缩短了运营周期。”程晓莉表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企业带来了便利,创业环境得到了优化,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去创业。
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实行先照后证,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释放出了巨大的政策红利。
臧忠生告诉记者,今年3月至6月,吉林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0.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金)91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和74.5%;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556.97亿元,同比增长179.01%;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占比高达93.1%。
76岁的长春中医药大学退休教师常兆生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爱好,研究开发出新型摄影器材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想将专利转化为产品,但按照改革之前的政策,全部用专利技术投资办理公司设立登记,还需要补足30%的货币资金。由于受货币出资的限制,他投资办企业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3月1日之后,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放宽,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缴足出资的期限,并且允许把家庭住所作为经营场所。”常兆生说,他以专利技术出资,成立了长春常兆生摄录器材有限公司,圆了多年的创业之梦。
长春格拉思铝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3月1日吉林省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后第一家申请设立的公司。该公司总经理程馍远告诉记者,认缴制帮了他的大忙,让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资金的使用。
不仅仅是小型企业的活力得到激发。吉林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资产管理、股权基金、文化地产、融资租赁、演艺娱乐等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5亿元。为了发展业务,该公司发起成立吉林省文化产业置业有限公司,打算打造东北亚文化创意国际广场。但按照之前的实缴制,成立的新公司需要2000万元的注册金,对公司来说,这是一项不小的负担。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后,公司顺利注册并成功投入运营,对企业相关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推进企业信用建设体系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提出建立反映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年度报告公示制度,设立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记者了解到,吉林省为了建设一个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专门拨款1700万元用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
臧忠生介绍说,今年3月至6月,吉林省新登记“1元公司”14户,占新登记公司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3万元以下公司1325户,所从事的多为家政、保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对资金规模要求不高的行业,符合行业投资特点,没有出现注册资本(金)畸高或畸低的现象。针对公众关心的虚假注册问题,将通过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信用杠杆破解监管难题。
“宽进严管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前期改革实践,吉林省确立了"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监管原则,对各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责任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并要求各部门于今年9月底以前,制定出台本部门配套监管办法。”臧忠生说,为有效实现“宽进”之后的“严管”,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是关键,以企业法人信息资源库为基础,着力建设完善吉林省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全面公示各部门掌握的企业登记、备案、许可和监管等信息,并将逐步引入司法、金融、税务等部门相关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服务。
据介绍,这一系统既是政府部门市场监管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取交易对象信用信息、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途径。今年3月1日该系统已经开通,目前可以查询到吉林省企业在工商部门的登记、备案信息,开通后4个月来累计点击量已突破150万次。今年10月底前,其他功能将逐步完善,年底前将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联网。
吉林省' target='_blank' >旅游局行政审批办主任' target='_blank' >李忠平表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让各个部门间的沟通更顺畅,可以随时核对企业的身份信息等情况,增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经营者选择优良商家,防范危险,化解风险。”
臧忠生表示,吉林省还将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各部门信用约束联动响应,进一步加大企业失信成本,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严管局面。下一步,将有计划地对注册资本(金)为1元、3万元以下和高于亿元的公司进行跟踪回访,随时了解公司发展情况,并适时进行数据综合分析,为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样本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