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今天的中国,专家之所以常被戏称为“砖家”,是因为他们只懂理论,不懂现实。只会讲大道理,却不知真国情。他们的设想只是一种建立在书本上的理想化的状况,理想当然很美好,现实却常常很骨感。一项美好的构想,理应建立在对纷繁多变、参差多态的现实情形的综合考量之上。明眼人都知道,自主安排、错峰休息的带薪休假当然比全国统一的黄金周来得优越,不仅能有效避免黄金周的交通拥堵和' 旅游景点的' target='_blank' >高峰负荷,还可降低休假旅行的交通及食宿成本,增加休假在精神上的幸福指数。然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国情就是实现全民带薪休假,难于上青天!
事实上,早在1995年带薪休假就写入了《劳动法》,后来的《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务院的相关' 法律法规也多次就带薪休假进行规定,但执行难、监督乏力的情况一直存在。而带薪休假实施率从50%提高到接近100%的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蔡教授所主持的团队曾有力推动了“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希望该团队不仅能破也能立,在保证带薪休假权方面也能有所建言献策。
至于“十一”黄金周,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并非与带薪休假水火不容。如果说当年设立黄金周的初衷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为了有效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权宜之计的话,今天我们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说一句:黄金周已不再是拉动内需的权宜之计,更不是带薪休假尚未完全落实之前的权宜之计,而是国民本就应该享有的休假权利!如今黄金周导致的环境交通压力,并非黄金周自身的错,凭什么以此来剥夺国民的这种名正言顺的休假权利呢?
说到底,放假是我的权利,我在假期里是愿意被堵在高速公路上还是在家里休养生息,则是我的自由!
既然黄金周事关全民利益,其实无需多么复杂深刻的理论辩驳,看看民意就一目了然。自从2008年宣布取消“五一”黄金周以来,每到黄金周,许多媒体都会进行民意调查,结果都是反对取消黄金周的人居多。民意如此,专家们又为何偏要与民为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