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客户经理蓝某的殷勤推销,老谭妻子当场在蓝某办公室通过网银转出3120万元到基金账户。哪知半年不到,竟被告知“中汇盈信九号”投资的那个公司老板死了,资金兑付可能需要延后,并且银行不承认这是银行的产品。
日前,一个涉案金额达7亿多元的骗局在广东多地爆发。深圳中汇盈信进取九号投资企业、广州中泽汇融七号投资企业两个私募基金的200多名投资者陷入恐慌。他们抱着一线希望四处奔走,试图挽回巨额损失。而一些银行职员则被曝在大客户室长期、公开兜售涉嫌诈骗的理财产品。
客户经理殷勤推销
江门企业家老谭没有料到,其在'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珠海分行营业部购买的3000多万元理财产品竟血本无归。
今年4月8日,老谭和妻子来到光大银行珠海分行。由于是大客户,客户经理蓝某开始推销:“您在银行里的钱到期了,为什么不买个收益率高点的产品?"中汇盈信九号"是我们银行的产品,安全可靠,利息11%。”
老谭在光大银行打理资金业务已近8年,蓝某服务周到,家里缺人手时还会来帮些小忙。“很信任她。头脑一热,就买了。”他妻子当场在蓝某办公室通过网银转出3120万元到基金账户。
9月23日,老谭接到原光大银行珠海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张添吾的电话,说“中汇盈信九号”投资的那个公司老板死了,资金兑付可能需要延后。
9月30日,蓝某来电说产品出事了,并第一次承认这不是银行的产品。此后光大银行不承认“中汇盈信九号”是通过银行卖给客户的,维权过程中,还要求客户出示录音或录像以自证。
类似骗局也在' howImage('stock','1_601328',this,event,'1770') 交通银行(' 601328,' 股吧)广州耀中支行内发生。退休教师老李称,在这家银行里,他和其他20多位投资者分别签下近3000万元的协议,涉事的有原支行副行长杨某,职员黄某、周某和蔡某。
据初步调查,“中汇盈信九号”涉事金额达7亿多元,200多人血本无归。
产品抵押物竟是假的
深圳中汇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汇盈信九号”募资用途为向纵横天地电子' 商旅服务有限公司发放贷款。
根据《深圳中汇盈信进取九号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说明书》,该产品采取了土地抵押等风控措施:纵横天地关联企业五丰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诺以其持有的面积为140787.7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提供抵押。
受害人老李说,为了向他证明投资的稳妥性,交行广州耀中支行的客户经理黄某曾带他到位于广州天河区柯木塱路杨梅岭街2号查看抵押物。“我要求看房产证原件,黄只提供了复印件,显示的所有人为"五丰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老李说。
但广州市国土房地产档案馆提供的资料表明,该处房地产所有者为“广东物资集团公司”,并早已抵押给银行。
说明这是一个骗局的细节还有,很多受害人的购买凭证竟是“产品说明书”而非正式的协议文本。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名为“中汇盈信九号”的私募基金根本就没有经过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警方称,2013年,深圳中汇盈信基金公司负责人卢某获悉纵横天地有融资需求,双方约定每笔24%的年化收益。此后,基金公司在一些银行进行募资,许诺投资人可以根据投资条件不同获6.5%-14%的年化收益。
和“中汇盈信九号”相关的骗局还有“中泽汇融七号”。这一私募产品为广东益民' 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五丰行关联企业)募集资金,涉事金额较少,但据受害者统计也有3000多万元。
2014年9月18日,纵横天地董事长陈泽良死亡,公司资金链断裂,“私募骗局”暴露。
“飞单”频发索赔无门
银监系统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银行职员售卖中汇、中泽私募基金的行为属于“飞单”。他说,近年来,涉及银行员工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理财产品的事件时有发生。
“中汇、中泽私募基金骗局”爆发后,光大银行广州分行称,该行从来没有售卖过“中汇盈信九号”等理财产品,这是已离职员工个人私售行为,而且客户购买时应该知道这不是银行的产品。交行广州分行则表示,这是银行离职员工做的业务,经核查客户划转资金的IP地址不是通过银行WIFI,可以证明客户并不是在该行购买产品。
对银行方面的说法,不少受害者称,分明是在银行里进行的交易,对方还穿着制服,怎么一下子就成为离职员工了呢?
“银行确实没有在上面盖章。但我们以前很多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没有银行盖章都得到了兑付,难道是职员一直在银行非法销售?银行的监管又在哪里?”受害者李永生说。
广东省银监局有关人士表示,将严肃核查“飞单”行为,对在“飞单”中负有管理责任的银行,适时采取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及至实施行政处罚。并逐步推行银行理财及代销业务的录音录像工作,建立银行违规员工处罚信息库,实现银行同业、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加大“飞单”员工违规成本,防止“带病流动”。
[ 投资提醒 ]
警惕“飞单”陷阱须设五道防线
据新华社报道
2014年7月至今,广东省银监局辖内7家银行共发生9起“飞单”事件,涉及客户资金3.36亿元,引发至少10批群体性上访维权事件,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和金融机构声誉。
“飞单”部分涉嫌非法集资
“飞单”是指银行个别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资。
广东省银监局有关人士介绍,“飞单”事件呈现以下特征:一是银行员工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借助银行场所进行推销,使顾客误以为购买了银行自主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二是投资者多为银行高端客户。涉事员工利用其掌握的客户财产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飞单”营销。三是相关产品资质差、对接项目风险高,承诺的超常规收益率高达9%-15%,对投资者产生巨大诱惑。四是行为隐秘性强。“飞单”行为往往是在产品不能按期兑付收益,甚至出现本金亏损,引发投资者上访时才得以暴露,使得事前预防和监控难度很大。
五招避免掉入“飞单”陷阱
广东银监局提示广大投资者,避免掉入“飞单”陷阱,应从五个方面警惕和防范:
一要注意查证购买产品是否银行正规产品。首先,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编码,投资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产品信息;银行代销产品则可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
二要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但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并注意查看业务办理回执中的汇款账户明细。
三要对高额回报有独立清醒的判断。已暴露风险的“飞单”产品,承诺收益率高达9%-15%,是银行正规发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收益的2-3倍。投资者在购买前,应有独立和清醒的判断,不要轻易被花言巧语、高额回报所蒙骗。
四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明确了解产品是否保本,募集资金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不同投资方向的理财产品风险各不相同,投资者要按自己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对产品进行分析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五要及时投诉和举报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银行和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情形严重应立即报案,并尽量采集留存证据,最大限度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