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双色球”延迟开奖一事,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新华社昨日13时37分和18时05分相继发表时评,直指“公信力”问题。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文章题为“双色球开奖延迟欠服众的解释”。
文章指出,官方口中的原因“故障说”是否可信?是否真的存在舞弊行为?现在还不能妄下结论,这有待权威机构的进一步调查。但透过汹涌的网络民意,我们至少能看出两大问题:
第一,官方发布中奖信息不透明不及时,让老百姓感觉过于“任性”。一方面,本该21时30分进行的电视直播,没有任何通知便被取消,官方直到24分钟后,才在' 微博上发布“紧急通知”,称因销售数据通讯传输故障无法按时开奖。另一方面,又搞事后突袭,23时40分许出人意料地公布了中奖号码。这样的“任性”举动,怎能不让老百姓“满腹狐疑”?
第二,官方对待质疑和猜测反应迟钝,让老百姓感觉过于“高冷”。我们看到,昨晚官方发出“紧急通知”和“中奖公告”两条微博后,网络上就充满着各种“内幕”说的猜测,甚至有人怀疑是内部人员中奖。但可惜的是,直到今天9点,官方的说明才“姗姗来迟”,而且“言简意赅”,这样的“慢半拍”回应,难免让老百姓觉得缺乏诚意和可信度,从而导致“越描越黑”。
文章最后强调,彩票业是一个需要' 大众支持才能生存的事业,而托起这个事业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公信力。这次“开奖事件”再一次为彩票业提了个醒:如果相关管理部门依然玩神秘,藏着掖着,自说自话,对亿万彩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置若罔闻,那么不仅会被淹没在汹涌的“吐槽”中,而且也必将造成彩票业的“举步维艰”。当年红十字会因公信力受损而引发的慈善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新华社的文章题为“技术故障敲响彩票公信力警钟”。
文章称,取消直播、推迟开奖引发质疑,不仅让人看到了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还让人看到了社会对一些机构提升公信力的迫切期待。网民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彩票资金“经手环节多”“觊觎部门多”“个人权力大”等问题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陕西、青岛等地彩票中心的多位负责人先后落马,有的斥2000万元公款购豪华游艇,有的因涉嫌私分国有资产被立案调查。漏洞之大,贪污数额之巨让人瞠目结舌。这些案例都分分秒秒蚕食着广大彩民对福彩事业的信任与信心。
公信力是彩票事业的生命线,更是所有公益组织的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有关公益组织的质疑声同样持续不断,原因依旧在于缺乏公开透明、体制化监管的大环境。很难想象一个连自身清白都无法证明的公益行业,又如何能实现兼济天下的美好理想?公信力本就很难建立,更应倍加呵护,绝不容许一再透支。因此文章最后提议:当务之急,应加强技术系统建设,避免再次因技术原因突然“哑火”,让公信力大打折扣;还应加强彩票等公益事业诚信体系建设,把制度完善作为紧迫的命题,用完善的监督体系和问责机制来夯实公信力的基石,让缺席的第三方和社会监督机制迅速归位,打消公信力种种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