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一些习惯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可能会觉得郁闷:眼看已到季末,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银行理财产品却集体玩起了“失踪”。鲜有几款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收益破“6”,而且一经发售立马被“秒杀”,急得手头上有闲钱的投资者直跺脚。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也逐渐步入下行通道,5.8%成为评判收益高低的分水岭。不过,在牛市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波挂钩股市的结构性产品发行高潮,“攀7附8”的高收益产品不在少数,并且掀起了销售热潮。不过,不“懂行”的投资者还要谨慎购买。
“去年这个时候,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都在6%之上,所以今年特地把上一期理财产品的到期日选在3月中旬,就是为了能在这个节点入手收益更高的。这几天,咨询了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后才发现,预期收益率高的也只在5.8%左右。”投资者蒋先生说,这么不给力的产品收益还不如自己在年初时选一款时限稍长些的,两者比较起来不仅收益率相差不多,还能减少因为产品募集期造成的收益损失。
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该行在售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一个月至1年期不等,目前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5%至5.7%之间。如一款投资债券市场、预期年化收益率5.7%的182天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门槛较高,为50万元;另一款理财产品,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5.25%,5万元起步,投资期限366天。“在去年同期,大部分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均在5.8%至6.3%之间,相比之下今年确实逊色了许多。”
记者发现,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在售理财产品确实少之又少。' howImage('stock','1_601009',this,event,'1770') 南京银行(' 601009,' 股吧)针对新客户发行的“鑫欢喜42天理财”今日起售,募集期截至3月26日,5万元起,限购50万,预期年化收益率6.4%。还有一款“鑫专享1501”产品针对财富管理客户发行,10万起,限购200万,预期年化收益率6.1%;浙商银行“永乐理财2015年第29期理财”今日起息,103天,5万元起,预期年化收益率6%。
其实,自3月1日' target='_blank' >央行降息以来,对理财市场产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逐步下滑。从资金面来看,由于3月中下旬有较大规模的财政存款释放,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市场流动性供给充裕,宽松的货币供需态势间接影响着银行对理财产品的收益定价,季末效益将逐渐减弱。中长期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好景难再。
挂钩股票 结构性理财产品暴增
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牛市的带动下,挂钩股票 、股票 指数类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再次获得投资者青睐。与此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也开始加大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研发和发行力度。
如农行“第21期金钥匙安心得利如意组合看涨沪深300指数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1.5%-7.6%,42天期限,起始金额5万元;' target='_blank' >杭州银行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幸福99皇冠1号(股票 指数联动)1501期银行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为5.5%-19%,10万元起,投资期限为90天;还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即将发行预期收益率在7%以上挂钩股市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来自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3月1日-17日期间,各家银行共发行149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挂钩股票 或者股票 指数类的产品占比最大,占所有结构性理财产品的35%。
对于挂钩型理财产品而言,尽管目前市场向好,但是产品的最终收益率取决于挂钩方式和挂钩标的的市场表现。很多挂钩型的结构性产品,其设计的初衷是产品适合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区间内波动,投资者才可能在期末获得较好的收益。所以,投资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除了量力而行,还需要结合产品设计和入市时机加以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