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者(资料图) align=middle src="http://i6.hexunimg.cn/2014-05-15/164802073.jpg">
郭施亮,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者(资料图)
期盼已久的新“国九条”正式出台,对A股市场理应是一次极好的提振。然而,从实际表现来看,新“国九条”仅仅为A股带来了“一日' 行情”。当利好兑现后,股市再度陷入疲软的状态。
A股为何对利好麻木了?实际上,在过去多年,这一现象在频繁上演。
以今年为例,险资三度救市,市场却毫无反应。其中,在今年1月7日,' target='_blank' >保监会下发了《关于' 保险(' 放心保)资金投资' 创业板上市公司' 股票 等问题的通知》,正式放开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 。之后,保监会再度启动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部分持有历史存量保单的保险公司申请试点。时隔一个多月,保监会又一次出手,这一次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且对权益类、不动产类资产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等规定了明确的监管比例,以提升资产投资上限来刺激增量流动性的进场。
然而,面对保监会的多次出手,市场并不买账。即使期间市场曾经出现一波小小的反弹行情,但是在随后的几天时间内,市场却再度回到低迷的状态。
事实上,在股票 市场中,常常会应验一句话。即在下跌趋势中,任何缺乏实质性利好的政策均无助于股市反转,仅仅起到延缓下跌的周期而已。
确实,纵观过去四年半的股市表现,A股长期处于下跌趋势之中,且目前仍然没有有效摆脱下跌趋势的束缚。于是,也证实了下跌趋势中无实质性利好的政策并无助于股市的反转,仅仅起到延缓下跌的作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A股出现长达四年半的下跌行情呢?对此,笔者郭施亮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管理层过度利用股市的融资功能,股市的投资功能基本丧失。与其说A股对利好政策的麻木,倒不如说资金对市场已经失去了感觉。正如笔者前文所述,股市建立初期的目的在于为国企脱贫解困。当大部分国企顺利度过了资金危机,股市却没有减缓它的融资力度。有' 数据统计,十年来,股市累计融资规模高达3.51万亿以上。而在最近三年,股市借助IPO融资的规模达到9000亿的水平。此外,上市公司通过以定向增发为主的再融资规模更是突破了万亿水平。
第二、社会无风险利率持续高企,刚性兑付成为元凶。多年来,因股市整体回报率偏低,大量资金逐渐涌向更具投资回报率的投资品种。对部分拥有一定额度资金的投资者而言,它们更倾向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信托理财产品等。对比回报率偏低的股票 市场,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信托理财产品等投资品种更具收益优势。更为关键的是,促使大量投资者涌进各类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存在的刚性兑付。刚性兑付预示了产品违约将有机构兜底,进而确保了投资的安全性。显然,长期存在的刚性兑付违背了市场的常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市场的无风险利率水平。
第三、股市的游戏规则转变,大机构不必局限于单向做多的模式。2010年以前,A股市场基本呈现出齐涨齐跌的局面,而在这种模式下,大资金大机构与中小投资者的盈利模式相对平等。然而,随着' 股指期货、转融券等做空工具的出现,市场的盈利模式逐渐呈现出分化的现象。其中,大资金大机构不必局限于单向做多的模式实现盈利。相反,大资金大机构凭借自身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将指数控制在相对的区间,进行来回的操作。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因不满足相关套利工具的资金准入门槛,且缺乏信息等优势,仍然局限于单向做多的盈利模式。
第四、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利好政策对A股的刺激力度持续弱化。市场流通市值暴增,新增流动性增长缓慢是多年来A股市场存在的核心问题。显然,这是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留下的后遗症,也是当时管理层考虑不周全的重要体现。至此,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利好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程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笔者郭施亮认为,A股对利好政策的麻木实际上是股市长期扭曲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股市吸引力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任何缺乏实质性利好的政策均无助于股市的反转。有评论认为,新“国九条”具有很多实质性的利好政策,属于真正的特大利好。然而,他们似乎忘记了过去的伤疤。毕竟在A股市场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状况,即利好政策时常有,但政策的执行效率却非常低下。即使政策能够落实,但又可能因涉及利益团体的切身利益,而遭遇强烈的阻挠。最终,对股市有利的政策始终无法有效落实。显然,A股市场存在太多的漏洞,且涉及众多利益团体的切身利益。因此,A股市场要想重新提振,就必须进行一次彻底性的改革。至此,能否冲破利益红线,实现大规模的改革,还得看管理层的态度。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