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刘羊旸)随着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农村金融事业蓬勃发展、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4日,在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农村金融品牌建设论坛暨农信银杯第五届中国农村金融品牌价值榜颁奖典礼”上,来自' 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机构、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农村金融品牌崛起的突破口在哪里”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有:商业化、城镇化,科技发展,村镇银行、' 互联网金融兴起等;而消失的优势有: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人缘优势和以遍布城乡网点为基础的地缘优势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 target='_blank' >杜晓山表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多样化多层次服务不足、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不足、农业' 保险不足等问题。
“"三农"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杜晓山说,真正的普惠金融是具有社会性,能够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但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普惠金融应该帮助那些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意帮助或难于服务的群体,如中低收入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
“我认为农村金融崛起的突破口在互联网金融。”中合联互联网金融研发中心负责人程雪鹏说,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包容、简便高效与低成本的特质,可以较好匹配农村金融小额、非标准化的业务;而且互联网金融可以规避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的一些弊端。
在程雪鹏看来,农村传统金融机构可运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运营,一方面提高业务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注重用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所长' target='_blank' >王晓乐说,过去金融服务多强调标准化,今天则应强调人性化和精细化。
如何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醒尘表示,能否留住优质客户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来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定位要改变。标准化的产品不具专业化特性,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围绕“三农”的业务特点、客观条件来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既能为客户提供便利、具有可行性的产品,同时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为"三农"服务,光提供资金还不够,由于农民自身的经营能力和专业技术不够,农村金融机构要为农户提供技术、产品营销方面的支持,要更多的去了解农村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实现对客户的现金流、偿还能力等有较为准确的判断。”郑醒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