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的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狼以及不远处更好的草。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遭到失败。在理财领域,羊群效应非常普遍,这主要体现为人家' 炒股我也炒股,人家买基金我也买基金,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办公室有人买基金赚20%,回家后我就拿出钱去买基金。但等你去买基金时,有可能已经挣不到钱了。这种投资者的羊群效应给一些金融机构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2006、2007年,大家看到买基金能赚钱,于是根本连想都不想就开始你买我买他也买。我记得07年有的基金在发行的时候即超过了400亿的规模,业内人士都知道,基金盘子越大越难操作,船大难掉头嘛。从历史数据看,每年业绩排名前10的主动型股票 基金中,很少有规模超过150亿的。买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的买,卖的时候大家也会扎堆卖,当' 基金净值下跌的时候,由于投资者当时买的时候就没经过深思熟虑,净值一下跌,本能的就会害怕并做出卖出的选择,而基金公司为了应付赎回压力只能卖自己的股票 套现,由于基金的持股比例大,这样卖出就会导致股价的下跌,基金的净值也会继续下挫,众多投资者会更加恐惧并加快卖基金的速度,这就形成了一个无解的闭环。这种现象说明大多数投资者很容易被从众心理控制,会出现盲目投资的情况。
理财从广义上讲是为了获得幸福生活,从狭义上讲是为了抵抗通胀并且增加收入。理财首先要学会自主,我们每一个人的财务状况都可能不一样,风险承受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财方案,要克服从众心理。
同时,理财应该抱有合理的预期,2008年底买了基金,到了2009年底赚了50%多,您千万别认为以后每年都是50%以上的收益。有很多投资者会说:“我对理财的收益期望并不高,我属于比较稳健的,每年有20%到30%的收益就可以了。”殊不知,' target='_blank' >巴菲特被称为股神,而他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左右,而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理性地说,一般投资者如能长期保持8%-10%的年化收益率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业绩了。
论语里有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理财的角度上讲,“本”指的就是理财目标,“道”指的就是资产配置方案。我们每一个投资者都要先设定自己的理财目标,然后再考虑投资之道。但是很多投资者,在还没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没有任何明确的理财目标的时候,就盲目地选择了投资之“道”。在2007年很多人看到股票 、基金能赚钱,就盲目地携大部分资产冲了进去,紧接着2008年的大熊市,让这些投资者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如果他们事先作了风险评测,制定适合自己的理财目标,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资产配置方案是不会令他们遭受巨额损失的。
最近看到很多新闻,《山西炒股村人人赚钱》《上海投资者人均炒股赚16万》《北京投资者人均赚8万》《妈妈瞧不起儿子死工资,称1天赚出1月工资》等等,我觉得这些新闻都具有极强的误导性,但是没办法,在羊群效应下,一众“投资小白”蜂拥而入。大家都知道2007年的大牛市,不过之后紧跟着的是2008年的大熊市……
要记住,我们是人,不是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