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家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了解,民营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度超过50%。而我国约有85.4%的民营企业属于家族企业。
在A股市场中,家族企业占有一定比例的份额。尤其是' 中小板以及' 创业板市场,家族企业的占比份额相当庞大。
根据深交所发布的2012年公司治理情况报告显示,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八成为家族企业。从民营控股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类型来看,58.5%的中小板公司以及49.6%的创业板公司是由单一自然人控制的;27.9%的中小板公司以及30.4%的创业板公司是由家族控制的。
对于家族上市企业而言,其最为突出的是“一股独大”的问题。
事实上,从近期热议的' target='_blank' >刘汉,到前期被“斩草除根”的袁氏三兄弟,均拥有自己“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对此,' target='_blank' >刘纪鹏教授认为,这种靠父子、夫妻、兄弟姐妹共同经营的家族上市企业的隐患极大。而一股独大的家族企业与手握暴富之权的审批者和逐利的' 券商合力在一级市场高价圈钱,在二级市场疯狂套现,使公平缺失是今天中国股市起不来的关键。
纵观历史,家族企业发展至今,其生命周期并不长。据不完全的' 数据统计,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有“富不过三代”的规律,普遍的平均寿命仅为24年。其中,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只有5%左右的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
当前,“一股独大”的问题在A股市场中尤为突出。
根据' target='_blank' >福布斯发布《2013A股上市家族企业》的数据统计,以' howImage('stock','2_002594',this,event,'1770') 比亚迪(' 002594,' 股吧)为例,其控制家族为' target='_blank' >王传福家族。其中,王传福持股达到5.7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达到24.24%。再以' howImage('stock','1_601933',this,event,'1770') 永辉超市(' 601933,' 股吧)为例,其控制家族为' target='_blank' >张轩松家族。其中,' target='_blank' >张轩松持股达到4.02亿股,占总股本比例达到24.68%。
其实,家族企业的“一股独大”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极少数利益者的根本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笔者郭施亮认为,具体的表现如下。
第一、家族上市企业“一股独大”的特点会强化“一夜暴富”的投机氛围。在企业发行初期,因企业发行价格与相关利益者的切身利益紧密捆绑,会在一定程度上诱使企业的发行价格虚高。实际上,在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市场中,这种人为抬高发行价格的现象非常普遍。更多时候,相关利益者为了抬高整体的发行价格,联合其他中介机构,将拟上市企业的发行价格虚增数个价位。于是,当企业成功发行上市,相关利益者的财富值也就水涨船高了,这也是一夜暴富的典型案例。然而,上市企业的价格虚高严重透支了未来' 业绩增长的预期。至此,若有部分投资者盲目追高进场,恐将陷入长期套牢的被动局面。
第二、针对部分家族上市企业而言,因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容易导致投资者话语权缺失的局面。一般而言,家族持股比例占企业总股本的大部分比例。更有甚至,家族持股比例就完全垄断了企业的话语权。最终,流通股东的话语权严重缺失,中小投资者更是无力伸冤。更为关键的是,因信息的不对称性,家族上市企业凭借“一股独大”的优势,完全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信息,间接对股价形成影响,从而扭曲了' 股票 价格正常的运行趋势。
正如上文所述,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并不长,大部分家族企业难以顺利传到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的手中。即使存在部分家族企业能够传到下一代手中,但是后一代的掌控发展能力却较第一代大打折扣。
有数据测算,从过去3年的平均净利润率增长状况分析,一代掌权的家族企业,其3年平均净利润率为8.7%。而二代接班后其3年平均净利润率仅为6.4%。值得一提的是,存在部分二代、三代接班人因缺乏掌控发展的能力,更倾向于套现企业的股份,给二级市场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近期备受市场关注的' howImage('stock','2_002099',this,event,'1770') 海翔药业(' 002099,' 股吧)当属其中的经典案例。
2010年,海翔药业创始人兼原控股股东罗邦鹏通过证券交易所系统减持840万股公司股份,同时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其子罗煜竑转让其所持有的348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21.68%。转让完成后,罗煜竑正式取代父亲成为海翔药业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自罗煜竑掌管海翔药业以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就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期间,罗煜竑还多次减持公司的股票 。
5月4日晚,公司' 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罗煜竑4月30日与王云富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6.4元/股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5940万股海翔药业股份,转让总价达到3.8亿元。至此,罗煜竑不再持有公司的股份。
40年家业竟在4年内败掉。显然,这是“二代”接管家族企业的惨烈案例。其实,这也是“二代”不如“一代”的有力依据。
未来,将会是家族企业“第二代”接管的' target='_blank' >高峰期。企业掌管人无心发展好自己的企业,却以套现等手段实现利润,必然会导致企业的扭曲性发展,甚至会断送掉企业的前程。此外,未来还会存在大量拟上市的家族企业,若企业掌管人只想“捞一笔就撤”,那么必然会强化中国股市特有的暴富模式。同时,也会进一步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博客:郭施亮)
(编辑:艾昀)【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