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
机构进场做市,将成为后续
交易制度完善及公募入市的探路石。如果结合IPO 和公开询价制度,竞争的加剧有望引导
市场对公司初始
交易价格的正确定价。待
市场格局更为明朗,即可引入
风险偏好更低但资金量更大的公募
机构。
进入6月以来,新三板做市
指数持续走低,6月1日至8日内,该
指数实现6连跌,最低触及1172.29点,刷新近一年的新低记录。
做市商,是指在
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独立
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 易商,向
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
证券的买卖
价格,并以其自有资金和
证券与
投资者进行
交易。

指数持续走低,出路何在?" />
如此,则买卖双方不需等待
交易对手出现就能完成
交易。
乾立
基金认为,做市商的存在,对新三板有着积" 极意义:
第一,对一般的新三板企业来说,只有做市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
价格,也为
股票 增发
价格的形成,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
第二,做市会为
股票 提供一定流动性。有了流动性,
投资者才有退出渠道;
而且,做市后,企业的并购与业务拓展都会更加顺利。
做市后,大批新三板企业股价下跌
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上取得做市资格的券商仅为85家,而做市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1500家。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盈利形势不明朗,各家券商都对做市业务保持一定的观望情绪,其中真正有意愿做市的券商,可能只有二、三十家。
截至2016年5月16日,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新三板
股票 共1504只。其中,仅327只做市
股票 实现股价上涨,而做市后股价呈下跌状态的
股票 数量多达1146只,占比76.5%。更惊人的是,在下跌状态的
股票 中,有455只自做市第一天起,股价就开始走下坡路。
某
证券的场外
市场部总经理认为,做市是一个非常
市场化的过程,至少两家券商
机构会对企业估值有不同看法,“因此,做市
股票 股价
涨跌与否,最根本还在于企业自身和
市场流动性。”

指数持续走低,出路何在?" />
在他看来,挂牌公司的股价
涨跌与企业自身有直接关系,如果企业本身与业绩均十分优质,做市
价格就不会差。“但如果
市场普遍不看好企业未来,可能就会被
投资者减仓。”
也有
市场人士认为,一些做市
股票 在定价时预期过高,而
市场对其
股票 认可度有限,所以做市后这些
股票 的
价格就会波动较大。
实际上,就现状来看,做市商普遍都面临着做市难度大、
利润低的局面。某券商人士介绍,目前,新三板
市场之所以做市难度大,就是因为现今
市场上除了做市商外,极度缺乏其他
交易者。
“做市商只是新三板
市场交易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要改善这些情况,需要完善多方面配套措施和整体
资本市场的大环境。”

指数持续走低,出路何在?" />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基础层的做市商来说,这一局面在新三板分层后,可能会更加严重。因为分层制度一旦落地,
市场的关注焦点都在创新层,资金投入也都会奔向创新层,而基础层的
交易者则愈发稀缺,最终导致基础层的做市更加困难,而对挂牌公司来说,其公司股价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基础层的公司估值肯定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低估,对于做市商来说实际上也是一次价值发现的好机会,而且相对应的,创新层的企业做市筹码也就没那么好拿了。”一位业内人士提醒。
同时,业界指出,做市
股票 价格波动大,还与
市场流动性有关。
“如果
市场流动性很差,做市商做市压力很大,可能会选择抛盘;如果公司存量
股票 很多,购买需求很多,股价就会上升。”
私募做市,或是一剂良方
乾立
基金发现,乐观的是,全国股转系统近期出台的一些措施,或有望在将来扭转做市
价格的颓势。
5月27日,证监会表示“拟开展私募
基金管理
机构参与新三板做市业务试点”。
某
证券研究团队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内地获得券商牌照的只有100多家,而从事新三板做市业务的券商只有85家。做市券商的垄断地位直接导致了新三板做市制度的异化,包括做市商拿票
价格、拿票形式、撮合
交易等,给
市场正常运行带来一定
风险,最终影响
市场流动性。
私募
机构进场,无疑会打破券商对做市业务的垄断。而且,“私募
机构进场做市,将成为后续
交易制度完善及公募入市的探路石。如果结合IPO 和公开询价制度,竞争的加剧有望引导
市场对公司初始
交易价格的正确定价。待
市场格局更为明朗,即可引入
风险偏好更低但资金量更大的公募
机构。”

指数持续走低,出路何在?" />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私募做市对新三板流动性的贡献在于低价股。由于部分私募在新三板公司相对早期的阶段介入,因此部分股权
价格会较低,这部分私募如果参与做市,则可以较低的
价格进行报价,进而带动
交易量的提升。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短期内,券商可能会加速圈地。所以,就流动性而言,短时间内私募
机构的入场,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买方
市场缺乏的格局。
另外,从行业来看,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大多以新型行业的企业为主,尤其是高新技术行业。而与传统券商的做市相比,私募
机构更擅长对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甚至是没有
利润的企业估值。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如果只从资产规模的角度允许少数大私募参与做市,不排除这些“大私募”会沦落为“
套利商”,然后在短期做市后
套利离场。“为此我呼吁,延长做市商退出周期,强制做市商定期提供被做市企业的深度研究报告,严打做市报价质量低下的做市商。”该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