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从美国回国创业,邓锋在中国VC界已十年余。北极光的投资风格如同他本身一样,偏技术创新型,早期,理性。邓锋投资过展讯通信、中科创达、华大医学百合网、等公司。从创业到投资,邓锋讲述他对技术主导型创业项目的理解
1.早期投资对投资人的考验是,要在某领域热之前,且不是热得太远前投进去,这是最难的。
2.投技术创新型的公司有技术的风险,但投模式创新型公司也有人和市场的风险,人和市场的风险可能比技术风险还大。
3.要找到优质的技术型创始人得靠长期浸泡行业。不能是想看哪个行业,就全扫一遍找到,但这在To C行业是可能的。
4.之前常说的“科技成果转化”本身是错。不是先技术,再做产品,再找市场卖;而是反过来,先看市场需求在哪儿,痛点在哪儿,痛点够不够大,次看需要什么产品,再看它背后需要什么技术。
从2005年从美国回国创业,邓锋在中国VC界已十年余。北极光的投资风格如同他本身一样,偏技术创新型,早期,理性。
邓锋投资过展讯通信、中科创达、艾诺威科技、华大医学等公司,也曾经是百合网、中文在线等的投资人。
从创业到投资,邓锋讲述他对技术主导型创业项目的理解。
(以下是以邓锋自述的形式展示他对VC领域的思考和判断)
“科技成果转化”本身是错的
北极光在过去10年做早期风险投资,一直偏技术创新方面,北极光的基因在此。在2005年我从美国回来创办北极光时,中国很少有科技创新类项目。过去10年,中国大多数是商业模式型的创新(比如电商模式),但今天和2005年相比,科技创新型主导型的创业企业在大幅度上升。
中国经济到了一个时间点,过去靠劳动密集型的驱动已经不行了,市场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技术的创新包括IT科技(从芯片、硬件软件系统、到安全、存储再到AR、VR、人工智能、机器人、可穿戴等)、健康医疗和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先进制造等。
在人工智能方面,过去几年机器深度学习带来了相对大的变化和革命,很多应用包括机器视觉(比如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在金融、人脸识别、语言的理解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VR和AR方面的应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到来,最大的问题不是设备,而是开发的内容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成本,这方面得降下来。北极光投资了硅谷一家做内容开发平台的公司。VR和AR方面,关注度不仅仅在设备,更要在内容上。
可穿戴方面和智能家居领域,大多数是大公司的机会,对小创业公司没有那么多机会。倒是一些专业领域的智能系统方面,比如说芯片、系统以及IT基础设施的运化等,能算的上是北极光的长项。
投技术主导型的公司有技术风险,投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面临着市场的风险。技术风险面临的是今年做不出来,但明年能做出来。只要人对,保持领先就可以。人有问题就麻烦了。相比市场的风险,我更愿意选择技术的风险。
有些投资人担心投技术创新型公司会被骗,有些技术型的公司未来的市场和应用场景是想象出来的。我认为北极光的背景有能力去甄别这些。
中国过去有个词叫“科技成果转化”,这本身是错的。对应用型科技,不应是先有一个技术,次做产品,再找市场卖。应该看市场需求在哪儿,痛点在哪儿,这个痛点够不够大,再看需要什么产品,产品背后需要什么技术。不是一个技术做三个产品,卖9个市场;而是先是某个人群市场,后面有三个产品供给,再背后有9项技术在做支撑。
北极光做技术类的投资,必须是从市场角度切入。我们先判断是否有市场,是否是虚拟出来的市场。再判断其他风险:第一,能不能做出来,技术不过关,做不好,就没用;第二块,你做得周期是否太长,被别的新技术给代替了;第三块,是否存在着市场虽然在,技术和产品不错,但销售跟不上的问题。
怎么去找到技术型创始人?
投资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人,科技主导型投资更是如此。创始人需要有很好的技术,有良好的商业思维,还得懂管理,这其实很难找。
北极光基金看的领域很多,但对每个投资成员来说,会聚焦几个子领域。只有长期浸泡在某个领域,才能对行业很了解,谁是牛人,这个专家是谁,是不是有创业的想法,创业机会好不好,你要在某一个领域长期浸泡才能提前获得。所以找人不是说今天想去找就能找到,它是一个慢工细活。
在To C投资领域,一般投资人会把某个领域全扫一遍,找最优秀的投进去。这在技术创新型的项目的投资上是行不通的。
对技术创新型项目,北极光的投资视野是全球的。我们投了一些硅谷的公司,在硅谷投了家用计算机视觉来处理自动驾驶中的问题,投了一家无人机公司lily,产品还没卖,已经有3500万美金的订单;还和顺丰一起投了家做物流的无人机公司。
1">2">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