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如果要评选财经界网红,郎咸平肯定能跻身前三。不过,经得住多少赞美,也要经得住多少诋毁,过去靠口活的影响力变现的郎教授,如今的声誉却跌至冰点,先是2015年,被爆曾为坑蒙20多万名投资者400多亿的泛亚站台,接着2016年,快鹿系票房造假事件公开后,郎咸平父子被爆深度介入快鹿系。
如果要评选财经界网红,郎咸平肯定能跻身前三。不过,经得住多少赞美,也要经得住多少诋毁,过去靠口活的影响力变现的郎教授,如今的声誉却跌至冰点,先是2015年,被爆曾为坑蒙20多万名投资者400多亿的泛亚站台,接着2016年,快鹿系票房造假事件公开后,郎咸平父子被爆深度介入快鹿系。 台湾放牛娃,美国常青藤的毕业生,香港的大学教授,郎顾之争的主角,十年间,中国财经界第一网红郎咸平如何养成,又如何跌落成了成了被四处堵截的网黑? 门户为王+民粹视觉+大众媒体 依靠郎顾之争,从案例到问题到主义,最终掀起国企改革网络大辩论的郎咸平,其实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权力的游戏》告诉我们,不幸通常导致两种结果,被剥皮人折磨到极致的席恩,成为因恐惧而顺服的奴隶;而出身贫寒的小指头,因为不幸,求胜的好强心高位反弹,工于心计冒险逾矩,最终成为人上之人。 郎咸平的童年之黑暗让他恐惧, 永远不要回到童年,我现在还会做恶梦梦到童年。 郎生活在底层,家庭不和睦,个头小,不及格,绝望,焦虑,自卑,18岁之前渴望女朋友渴望被爱却从未得逞,但是郎咸平断然不是席恩那样甘于屈服的懦夫,他跪拜来自山东的螳螂拳名师,在台湾最热闹的西门町街头,打遍无敌手。 对于有着黑暗童年的郎咸平来说,不安全感是始终存在的,他的蓝色奔驰车里,站立着一只小小的镀金孔雀,那是从风水大师那里求来的,郎或许自疑是否有点迷信,但是迷信带来的些许安全感,却是不可或缺的慰籍。 这种不安全感,需要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声名来解救,因此,郎咸平从来不满足于在弹丸之地香港当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 郎咸平的走红始于2004年的郎顾之争,他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刮起了 郎旋风 。郎咸平无疑是胜利者,在那之后,顾雏军锒铛入狱,而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也被打得落花流水。在美国某杂志评出的中国十大经济学家中,郎咸平和吴敬琏甚至并列第一。 郎的成功看似不易 他遭受到到了主流经济学家的集体炮轰,他用带有偏见性的主观结论取代了辩证法,用白话文式的炮轰代替了精英化的专业术语,用狷狂自大对抗济学推崇的冷静理性: 跟他们有什么好说的,大家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此后,郎曾不无得意的对记者说: 你相信真的有那么多巧合吗?你有没有想过这是我精心设计的结果呢?我为什么不甘于只做一个教授呢?那是因为我的所学所思所想都是为了完成一个伟大的革命,我义无反顾地冲击,永不言败,没有任何妥协。 为什么这场争论中,郎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从经济学造诣上来说,郎咸平当然不是最高的之一。而他谈的那些问题,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早就谈过,两人的结论也颇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 但是,秦晖在后来的反思文章也承认,郎咸平的 行为方式,是我十年前微弱的呼声所无法相比的。尽管不少人提到郎先生指出的问题秦晖早就讲过,而且据说似乎比郎讲的还好,但是在那时,并没有什么人(无论 主流 还是 非主流 中人)对我表示支持。 也就是说,郎咸平并无新意的论点,却掀起了轩然大波,成就了郎财经界第一网红的地位。为什么? 第一,对事对人,攻击明星企业家,用 案例 代替 主义 。 与秦晖以政策为切入口,来研究经济学理论和主义的宏观视角不同,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了充分设计的郎咸平,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攻击的对象都是如日中天的国企改革明星,比如海尔张瑞敏,tcl李东生,格林科尔顾雏军等等,这样的锐利与直接,更容易煽动起汹汹民意。 2012年出狱之后,郎顾之争的另一主角、倔强傲慢如顾雏军,颇有反悔之意,他回顾了牢狱之灾,然后沉默半晌说, 当初不该和郎咸平论战。 第二,民众视角。 郎咸平从民众那里获得影响力,他付出的对价就是迎合民意,无论是语言还是外在视角,无不如此,他对国企改革的批评,迎合了民众对贫富不均的不平心里,他对股市和证券黑幕的批评,给七成亏损的小散户提供了泻火渠道。 对于接受过西方经济学系统教育的郎咸平来说,既然他已经不满足于狭小学堂中穷酸教授的角色,而在大陆登堂入室进入庙堂之高可能性不大,那么退而求其次,能够在江湖中成为大玩家则是次优选择,因此不管郎咸平本人是否信仰他所说的那一套理论,为了赢得江湖之远,迎合民意是唯一的出路。 第三,记者出身的郎咸平,擅长借势大众媒体。 三连生活周刊前主编李昕曾说过: 郎咸平一开始就带上了 明星范儿 :他喜欢上电视,偏重于利用媒体影响大众舆论,带有表演性质,难免哗众取宠。 电视:郎的名声鹊起始于2004年,郎咸平开始在上海电视台主持财经评论节目《财经郎闲评》,引起轰动。自那以后,郎咸平又陆续推出了《郎咸平说》、《解码财商》、《财经郎眼》等节目,最近十年来,电视媒体依然是最重要的媒体之一,而郎咸平也是中国唯一一个连续推出冠名电视节目的经济学家。 第二大媒体则是网络,2004年的郎顾之争,滔天大浪有很大一部分起风于网络媒体,2004年,是门户为王的黄金盛世刚刚开始,而郎咸平这种简单、直接、犀利的言论,最得网民欢心。 正是掌握了以上种种秘诀,郎咸平几乎获得全胜,铺天盖地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网红。 但是,影响力是目标,却不是唯一目标,就像所有的网红一样,他必须考量如何变现。 站台泛亚:影响力变现 获得广泛影响力之后,郎咸平最初的变现手段,和其他经济学家似乎并无不同,一个是出书,一个是演讲。 2011,郎咸平以48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比郎咸平排名更前的作家,无一例外是小说家,比如郭敬明韩寒等人。显然,对于野心勃勃的郎咸平来说,出书只能小富而安,并不能实现真正的财物自由。 第二个变现之道则是出台演讲。根据媒体2014年的报道,郎咸平的出场费基本是20万元起,且五星级酒店、头等舱等是标配,还得满足其他特别的要求,做派不亚于不少当红娱乐明星。而2007年前后,郎咸平的出场费还是5万左右,2010年大概是15万,七年间涨4倍。 如果说郎咸平再次之前就顺风顺水(郭美美母女的洗白只能算个意外),那么2015年,被曝光的泛亚事件,则是郎咸平第一次触雷。遍及全国的20多名万投资者,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平台上累计投入400多亿资金,无法出金取现。而自称全球最大稀有金属交易所的泛亚,曾经多次聘请郎咸平、宋鸿兵等人站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