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金融超市 · 正文
七问“互联网+保险”:爱奇艺、知乎、懂球帝+保险=?
2016-02-16 09:41 最保险 刘艾琳、赵萍 1
摘要不远的未来,当衣食住行都依赖网络的时候,也就没人在意,究竟是互联网保险还是传统保险了。因为,互联网思维引发的全新社交模式,早已融入到产品设计和运用当中;彼时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在跨界资源整合能力、便捷服务供应的效率和反欺诈技术的成熟度。
2016年元旦开工第一天,马明哲即宣布平安集团迈进3.0时代——从内部综合金融,发展成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换句话说,互联网平台和金融服务,无论从哪端发源,两个行业已经深度融合。那么,对于传统保险公司,该怎样应对这般局面?
实际上,互联网保险概念热炒四、五年至今,应该回归初心来思考一个问题:保险的本质是什么?大数法则是保险的立足之本,用户需求是产品的诞生之源,场景、服务,这些都不是创新词汇,但为什么有了互联网,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再来看一个变化,经营保险服务的主体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第三方服务商、电商平台、保险中介,甚至实体行业自保、互助……让保险公司倍感压力的是,互联网交易生态崛起之后,牌照概念开始模糊,电商平台不用申请牌照也可以提供类似保险的服务,那么,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保险产品的模式也在不断进化:从传统产品上网、到价格竞争(车险拼价格、寿险拼收益率、场景保险则需要不停反欺诈)、引流获客;再到各立山头,如泰康设立互联网财险,平安建陆金所、好车、好房、好医生,众安开始多个篮子放鸡蛋,退货运费险承保公司也从原来的一家扩增到五家……
作为“最保险实验室”研究员,笔者认为,所谓的互联网保险只是一个过渡型概念,不远的未来,当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的时候,也就没人在意是所谓“互联网保险”还是传统保险了。因为,互联网思维引发的全新社交模式,早已融入到产品设计和运用当中;彼时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在跨界资源整合能力、便捷服务供应的效率和反欺诈技术的成熟度上。
下面笔者总结性列出若干开放性问题。答案并不唯一,欢迎思辨。
其中,“一问、二问”有关产品本身在保费和理赔两端做改造的思路;三问至四问是有关保险公司与电商平台合作的经验借鉴;五问至七问则是有关产品运营和用户黏度维护的一些小技巧。以飨已投身及正欲投身互联网保险大潮的读者。
一问:互联网车险如何突破监管边界?
创新总会挑战现有的合规边界,解题的关键在于程序重构和对监管法理的深度理解。从这个层面上讲,平安和众安巧解了一道难题。
不久前,上述两家共同宣布,在车险费率改革试点省市推出首款“会赚钱”的“保骉”车险,即用户可选择将原需支付车险保费的资金冻结在某账户里,在接受车险服务的同时收取保费增值收益;同时,众安另一款关于法律咨询保险的服务内容也嵌入车险服务之中。
众安车险负责人宋玄壁称,保骉车险未来将叠加更多碎片化险种,打通更多互联网金融渠道,拓宽车险服务链。
那么问题来了,保费不得挪作他用和赚取额外利益(或变相给消费者保费回扣或补贴)的规定、车险见费出单的规定,这款产品是怎么突破的?
众安方面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
但最保险实验室研究员从投保后的保单条款上找到一丝线索:用户购买该款车险后,在前述某账户中冻结相应资金后,可即时向众安推荐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申请优惠信用借款(产品体验期内申请借款,借款利率为零,并附保证保险),用于车险保费专项支付,账户中冻结的该笔资金在冻结期内可获得一定收益,该笔资金到期(最长时间为1年)解冻后再用于偿还前述借款。
这么做的目的,是通过产品设计提高与车主的互动和黏度,同时与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绑定,记录车主驾驶行为数据,有足够的场景和机会甄别车主出险率高低,进而抓住更多优质用户并对其更合理地精准定价。
笔者认为,先考虑用户心理和需求,再考虑如何既满足监管规定又能满足创新的解决方案,利用好费改政策以及与监管积极沟通是有效途径之一。
再例如,某公司希望在一款万能险产品上提高互动频率,希望增加每日可查看收益的功能,但万能险有固定的结算周期,某种程度上监管也不提倡对消费者强调收益率甚至保证收益率,公司正在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利用客户发起退保时结算的公式等。
1">2">3">4">5">6"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