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5年前11个月共发生VC/PE相关并购
交易915起,同比涨幅为14.2%;披露金额的773起
交易共涉及金额404.20亿
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08.22亿
美元降低33.5%。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
市场共完成
交易2,526起,较上年同期的1,610起同比提高57.0%;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2,026起,共涉及交" 易金额1,504.15亿
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35.50亿
美元提升45.3%,
交易活跃度与规模量双双突破2014年
交易总量,达到中国并购
市场峰值。其中,国内并购2,272起,产生交" 易金额1,184.98亿
美元;海外并购210起,涉及
交易金额280.62亿
美元;外资并购44起,
交易金额共计38.56亿
美元。
另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
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
市场宣布尚在进行中的并购案例为1,685起,其中披露金额的1,482起案例涉及的
交易金额达2,643.11亿
美元;此外,2015年前11个月已完成的所有
交易中,关联
交易的并购案例数达736起(该736起
交易不计入已完成的2,526起
交易的统计中),其中,全部披露金额的662起案例共涉及的
交易金额达1,044.54亿
美元。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2015年国内并购
交易总量激增外资并购规模负增长
2015年中国并购
市场迎来重大
利好,2月10日,银监会印发《商业
银行并购贷款
风险管理指引》,将并购贷款期限提升至7年,并购贷款在并购
交易总金额的占比上限提高至60%。在内在需求和外在政策的双重
利好的背景下,中国并购
基金对
市场的影响不断加深。8月31日,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
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在并购重组监管中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并购重组取消行政审批的范围,简化审批程序;鼓励支付工具和
融资方式创新,推出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支付工具;鼓励国有控股
上市公司依托
资本市场加强资源整合,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并购贷款、境内外银团贷款等方式支持
上市公司实行跨国并购。在此背景下,国内并购
交易活跃度及规模呈现突破性的增长,远超2014年全年总量。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30日,国内并购共完成2272起,同比增长57.1%,其中披露金额的1830起案例共涉及
交易额1184.98亿
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94.66亿
美元激增70.6%。
不同于国内并购的激进势增长
趋势,跨国并购在
交易案例数上持续增长,但在规模方面较2014年出现下降。2015年前11个月共完成255起跨国并购案例,同比上涨55.5%,但其中披露金额的196起案例共涉及金额319.17亿
美元,同比下降6.4%,这也是近两年连续出现跨国并购案例数上升,但披露金额下降的情况,在并购整体
趋势向上的前提下,可以看出企业选择并购或被并购标的时,更愿意在国内进行选择。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广及实施,以及各地自贸区的设立,自2013年起,海外并购一直是
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企业选择在海外拓展
市场、获取技术、吸纳人才等,但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却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烦恼,这主要是由于法律、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与此同时,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标的企业,因此近两年企业在出海并购的规模方面趋于谨慎,截至2015年11月30日,中国并购
市场共完成211起海外并购,同比上升62.3%,占并购总
交易量的8.3%,其中披露金额的案例共165起,涉及
交易额共280.62亿
美元,同比下降5.0%。此外,中国
经济的下行压力也使得
投资者信心消减,因此,外资并购规模呈现负增长的局面。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
市场共完成外资并购44起,同比上升29.4%;披露金额的31起
交易共涉及38.56亿
美元,同比下降15.2%。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广义IT行业整合步伐加快
上市公司介入新兴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行业分布方面,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
市场完成的2,526起并购
交易分布于IT、互联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二十三个一级行业。从并购案例数来看,2015年当期各行业集中度较底,其中IT行业以327起案例,总体占比12.9%的成绩位列第一,互联网以310起案例占比12.3%紧随其后,经过了近几年行业激烈的竞争,广义IT也在今年迎来一轮资源整合和洗牌;紧随其后的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2015年前11个月共完成221起并购,占
交易总量的8.7%。
从并购金额方面来看,房地产行业位居首位,期间披露金额的144起案例共涉及483.37亿
美元,占
交易总额的32.1%,这主要受益于长合385.21亿
美元全资收购" 长江实业;排名第二的是
金融行业,截至2015年11月30日,完成的
交易金额达71.79亿
美元,占比达12.0%;排名第三的是汽车行业,期间57起并购共完成的并购金额为98.39亿
美元,占并购总金额的比例为6.5%,主要是中国石化78.67亿
美元收购倍耐力拉高了行业
交易金额。
2015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
市场在行业分布上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广义IT行业洗牌和资产重组加速,几大行业巨头,如" 美团与" 大众点评、嘀嘀与快的、" 携程与" 去哪儿网等都在今年实现合并,
资本寒冬的到来使得
融资更加苦难,这也使得行业巨头在
市场竞争中大量烧钱补贴用户的模式难以为继,同时BAT等大公司也在频繁进行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二、
上市公司乐于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市值管理,2015年上半年
二级市场的繁荣鼓励了更多
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以实现快速发展并推高市值,对于传统行业
上市公司,面对产能过剩和激烈的
市场竞争,也选择通过优先并购新兴行业来实现跨界转型,从而实现业绩和市值的增长。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VC/PE相关并购
交易量锐减TMT领域并购金额遥遥领先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5年前11个月共发生VC/PE相关并购
交易915起,同比涨幅为14.2%;披露金额的773起
交易共涉及金额404.20亿
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08.22亿
美元降低33.5%。随着政策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登录新三板,开拓
融资渠道,同时IPO重新开闸,VC/PE
机构选择通过并购实现退出减少。截至2015年11月30日,VC/PE相关的全部并购
交易分布在互联网、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二十二个一级行业,其中互联网行业以171起案例排名首位,占
交易总量的18.7%;排名第二的是IT行业,期间共完成
交易116起,占全部
交易量的12.7%;随后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以81起并购,占比8.9%的成绩排名第三。在并购金额方面,排名第一的是互联网行业,共涉及并购金额58.34亿
美元,占比14.4%;其次是
金融行业,2015年前11个月共完成并购
交易39.22亿
美元,占比为9.7%;第三名为清洁技术行业,共涉及金额37.70亿
美元,占比9.3%。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
上文引用
数据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私募通:www.pedata.cn。
私募通是清科研究中心旗下一款覆盖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为全面、精准、及时的专业
数据库,为有限" 合伙人、VC/PE投资
机构、战略
投资者,以及政府
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
银行、研究
机构等提供专业便捷的
数据信息。
咨询电话:400-600-9460
咨询邮箱:research@zero2ipo.com.cn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私募通微信公众号 私募通APP下载
清科研究中心于2000年创立,致力于为众多的有限" 合伙人、VC/PE投资
机构、战略
投资者,以及政府
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
银行、研究
机构等提供专业的信息、
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范围涉及出资人、创业投资、私募股权、
新股上市、兼并收购、房地产
基金以及TMT、清洁技术、医疗健康、大消费、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
市场研究。目前,清科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专业权威的研究
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旗下产品品牌包括:研究报告、定制咨询、私募通、评价
指数等。
关于清科集团
清科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综合服务及投资
机构,旗下业务包括:清科研究中心、清科传媒、清科
资本、清科财富、" 清科创投、清科投资,主要涉及研究咨询、
数据产品、信息资讯、会议论坛、投资
银行服务、直接投资、母
基金管理及财富管理。经过15年的发展,清科集团现已经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股权投资综合服务平台。
预约采访,请联系:
电话:+8610-84535220-6214
邮箱:roczhen@zero2ipo.com.cn
若你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打赏作者的智慧(¥1.99)

数据:2015前11月并购
市场整体活跃,
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持续放宽" />
当然了,如果你对打赏有异议,或者你是大土豪,也可以自定义金额: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