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本身无非就是发现一个市场,发现一个服务空缺,你有这方面的知识,并组建了一个很棒的团队,就你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增加了价值,当然也创造了一个就业机会,那就很好。”最早将风投带入中国的熊晓鸽对于当前的创业热潮感觉很振奋
【编者按】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PE/VC行业剧变正在发生,2015年,大量资本涌入创投行业,资本市场在攀上了泡沫" 高峰随后迅速紧缩,而这些只是今年创投行业的一个缩影,中生代投资人自立门户,打破规则,大机构平台化,小机构专业化……方方面面的变化正在真真切切地发生。
时值,#第十五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之际,投资界特别奉献——“大佬 5问”系列高端访谈," 熊晓鸽、" 徐小平、" 陈浩、" 林欣禾、" 符绩勋等一众业界领军人物将解读当下的创业和投资市场。本期受访人物为" IDG资本创始" 合伙人" 熊晓鸽。
2015年,在“双创”背景下,各路资本滚滚而来,创业者们怀揣改变世界的雄心奔入创业大军,好项目被疯抢,泡沫不可避免地产生,但是市场也很快回调,估值回归理性。
“创业本身无非就是发现一个市场,发现一个服务空缺,你有这方面的知识,并组建了一个很棒的团队,就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增加了价值,当然也创造了一个就业机会,那就很好。”最早将风投带入中国的熊晓鸽对于当前的创业热潮感觉很振奋,“当前中国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大的市场,移动技术带来了超出世界其他国家的海量机会。”
IDG资本进入中国23年,已经投资了400多家公司,其中80多家上市或者通过并购退出。百度、腾讯、搜狐、搜房、携程、汉庭、小米、暴风科技……IDG资本的经典项目不胜枚举。熊晓鸽总结,上一代的互联网公司的特点是,投资人在海外,市场在国内,而未来的巨头将一改这种局面,未来的“BAT”很可能是投资人在国内,但是市场是全球化的。这也是IDG眼中的下一代巨头的核心特征。
对于将产生下一代巨头公司的创业领域,熊晓鸽表示,依然看好TMT领域,今年以来熊晓鸽曾多个场合频繁表示看好B2B领域,未来的巨头也很可能是B2B公司。另外,熊晓鸽透露,IDG资本还在寻求可替代能源、新能源、先进服务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的投资机会。”
当前,“双创”浪潮已经席卷北上广深、潜入三四线城市,对此,熊晓鸽表示,创业者和投资人是相互选择的关系,很多可以自己自足的创业项目不需要投资人,而投资机构也有自己不同的投资方向,但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供就业机会是好事。IDG资本也在寻求北上广深以外的投资市场,比如,IDG资本最近在杭州也开了一个办事处,有5个人在那边看项目,“同时,我们也在看别的地方,具有这种区域性竞争优势的地方,去寻找我们愿意投资的项目。”熊晓鸽告诉记者。
以下为访谈实录:
【投资界】您如何看待双创背景下的创业浪潮?
熊晓鸽:双创背景其实就是政府鼓励年轻人创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国家经济转型。现在中国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大的市场,移动技术带来很多机会,甚至是超出世界其他国家的海量机会,我对政府的这个政策感觉蛮振奋的。
22年前,IDG在中国成立了第一支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说当今中国创投行业的燎原烈火,是我们当年点燃的第一支星星之火起了一点作用的话,我还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其实,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出现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举国上下休养生息百废待兴,一方面,大量军用生产要转为民用生产,另一方面,很多转业军人,他们原本都是大学生,有学历有激情,需要就业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风险投资,并且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发展的机遇。
我记得我91年底,92年初回国来发展的时候,发现风投在国内很多人还不知道,那时也有很多人要创业,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但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钱。而今天中国是全世界风投基金最多的地方,也是创业者最多最活跃的地方。
这当然非常好,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人多了尤其是钱多了就会乱,而好的项目总是有限的,在对好项目的争夺中,项目价格就被人为抬高起来了。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好,创业者把很多的时间精力花在怎样对付投资人的身上,天天想着怎么搞定天使投资人或者风险投资者,而忘记了创业的初衷。
" "
【投资界】2015年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PE/VC行业是3年一个小变化,5年一个大变化。请您分享一下您看到的今年的行业变化。
熊晓鸽:今年最大的变化是股市的变化,在今年上半年,股市高得吓人,没有人再谈VC了,上市公司每天一个涨停板。那个时候我挺担忧的,大家都盯着股市去了,实际上,没有人能够知道股市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跌,大家蜂拥而上,这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了。所以,股市冷下来,我个人认为对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好事,大家心态会更健康,会冷静的去看待市场上的竞争、产品、市场等等,尤其是沉下心来做实事。
从历史上来看,IDG资本做得很好的投资都是在金融危机的年份下投资的。比如百度、腾讯、搜狐、搜房都是在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后投资的。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也投资一些很好的项目,比如乌镇、小米。
另一个变化,从中您可以看到哪些公司发展得比较健康,光靠一天到晚炒股的公司是很难持久发展下去,另一方面,中国的股市是在发展成熟的。现在暴风科技的股价就比原来刚刚回到A股的时候更合理了,当时我也觉得有点太高了。
我们曾经有幸在资本寒冬中投资了一批非常好的互联网公司,包括百度、腾讯、搜狐、搜房。我们也在思考,未来能否超越上一代的公司,能否超越BAT,未来5-10年哪类的公司能够超越他们呢?现在百度、腾讯等等这些公司都做得非常好。但是有一个特点,他们的市场基本都在国内,国外的销售额都比较小,影响比较小,但是他们的投资者基本上都是国外的,我认为下一代的能够超越他们的公司,主要的出资者应该是国内的,并且是在国内上市的。而其产品市场除了中国以外,还应该是全世界的,国内国外市场兼顾,这样的公司有可能超越BAT。当然,BAT自己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投资界】IDG资本是美元基金起家,但是最近最亮眼的案例是" 暴风科技的拆VIE回A股,您如何看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未来格局的变化?
熊晓鸽:创业者希望公司最终能上市,上市的目的是获得资金来发展自己的业务,但是这个阶段,企业需要的资本量非常大,不能再靠风投来支持,对企业来说就要想,在哪些国际的股市可以获得融资。那个时候,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基数比较小,投资百度、搜狐的时候,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不到2000万,但是到2004年的时候,用户达到了9000多万,2004年腾讯上市,2005年百度上市,用户达到了一亿多,那时候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才知道怎么赢利了。而现在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有6亿多的用户,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创业公司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大的,而投资公司想做这种事情的时候,是你怎么样找到的这样的商业模式,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比较高的回报,从而营利退出。
现在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改变,比如新三板以及即将推出的创新板等等,但是按照现行资本市场的规定,很多优秀的仍然有些互联网公司还是上不了市,比如,京东即便是放在今天他也无法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所以只能在海外上市,所以,一方面,政府需要在政策上做一些调整,使股市更有竞争力,第二,用外资在中国做投资,还是在采用VIE结构,国内要做一个Holding公司,搭建VIE结构然后换汇,再进行投资,企业拿到我们资金的整个时间比较长,另外所以,以后在国内上市,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市盈率(P/E)比国外要高很多。举个例子,现在美国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是苹果,苹果公司的市盈率是13倍,而在国内乐视的市盈率是190倍,所以,中国的股市市盈率会高很多,当然不是每一个都比苹果公司的市盈率高。比如暴风科技,在国内上市具有一定的优势,原来我们也是想在海外上市的,也是做的VIE的结构,前两轮是IDG资本用美元基金投资的,但是我们一比较还是觉得用人民币投资比较好,正好5年前我们成立了有一支人民币的基金,社保为主要LP,我们就用这支基金拆了暴风科技的VIE的结构,于今年3月,在创业板上市成功,并取得了很好的回报,当然成为“妖股之王”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创业公司如果只做中国市场,人民币基金是有优势的,但是如果要超越BAT,一定是跨国公司,所以下一代的创业者,都应该把公司打造成一个跨国公司,而不只是中国公司,如果做跨国公司,目前美元基金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比如我投资的一个比较得意的项目,就是传奇影业,当时是因为我看了《盗梦空间》的样片,看完我觉得这个电影太牛了,没看懂,但还想看,我觉得这是天才干的活,之后我们找到这个公司,我觉得这个公司非常好,我们就用美元投资了,《盗梦空间》、《环太平洋》、《哥斯拉》、《星际穿越》这样一些很优秀的片子就出来了。现在张艺谋在导演的《长城》也是传奇影业领投的。所以,中国的创业公司不能老盯着中国的市场,尤其像电影,好莱坞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把故事讲到全世界去了,才取得了那么大的规模,而中国的文化,那么多的故事,可是别看我们的故事片卖得还不错,但是出国能卖多少钱呢?这就需要与国外的公司合作,这样未来一定是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
【投资界】:接下来您看好的投资方向有哪些?
熊晓鸽:我们20多年来投资了400多家公司,其中80多家上市或者通过并购退出,未来我们还会盯住我们比较擅长的TMT领域,同时我们还会专注于B2B领域、可替代能源、新能源、先进服务业以及金融服务业。
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TMT公司,我们都要求一定要有移动互联网思维。比如我们参与投资的浙江乌镇,北京密云的古北水镇,如果你去过乌镇和古北水镇就会发现,即便是在乌镇的任何一个角落或是爬到司马台长城的烽火台上,你都会发现这些地方的WiFi信号覆盖都非常好。全覆盖而且速度非常快,比市内的很多五星级酒店还快,也就是说,我们要让传统行业都插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翅膀。
【投资界】2015年,发生了大量的并购,其中尤以" 滴滴快的、58赶集这样行业老大老二合并最为典型,背后也有PE/VC的力量在推动,对此,您是怎样看的?
熊晓鸽:这涉及到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系,我觉得创业者是运动员,而投资者是教练,教练和运动员之间也是相互选择的关系,如果不能给创业者带来钱以外的价值,也做不好,我觉得这是一个选择的事情。
有些新的企业,或者新的模式出来之后,发展特别快,可是从商业模式上没有解决盈利的问题,一直在烧钱,最后大家都烧不起了,所以就会出现合并的现象。如果公司都做得很大了,但是一直都没能盈利也是一件蛮奇怪的事情,因为商业的本质还是解决用户的痛点,但是创业公司在解决痛点的时候需要投资人做补贴,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情况下再去竞争没有什么意义,最重要还是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你会发现并购也在发生,这些都是互相选择的结果。另外,合并之后能否做到1+1 2,有的没做好的,还可能 2,这些都要在实践中去探讨。
——————————————
大佬访谈仅露冰山一角,想听更多权威见解?吴尚志、沈南鹏、徐小平、阎焱、赵令欢等投资圈顶尖大佬齐亮相“2015投资界年会”,创投圈年终盛宴邀你现场论道!
如果你想参加或知道更多= 热线:400-600-9460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