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人,抢10个名额,以下两种方式比较常见。
一:摇号。运气好者得之。前几年' 房地产市场红火时,房子供不应求,房开公司以此显示公平;打新股,谁中签谁不中签,也用类似的手段产生结果;好的学校,很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就读,学校没办法,也会采用摇号的方式来决定谁是幸运儿。
二:拼快。手快者有手慢者无。春运阶段,火车票一票难求,有限的车票,先到者得之,于是,前几年就出现了一些人提前几天排队买票的事情,因为排在前面,就预示着他能更快买到车票,慢了就没了;现在,这个方式最常见的当属微信的拼手气红包了,一个群里100个人,有人发了10个红包,谁手快一点就能拿到,手慢了,就没了。
这是“供不应求”产生的行为。现在,这种现象开始蔓延至理财产品身上。
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不断下降
对理财产品表现出如此的热情,有人会认为,是不是最近这些产品的收益率涨了不少?事实刚好相反,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这几个月来,收益率不断在下降。如果你对银行的理财产品比较关注,就会明显地感受到。
' 信托等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断下降。新湖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温州分部总经理吴克增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信托产品几乎不见了。一般一年期的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只有极小部分的信托产品,还能给出9%左右的收益率。
对于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不断下降,吴克增认为,这是资金宽松后,信贷需求增加又不明显的结果。好的项目,融资渠道多了,信贷资产包就少了,所以收益率也就持续下降。
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降,已经涉及各个领域。以“高收益”为主打旗帜的P2P,给出的收益率也降了不少。记者近日查询了几家体量比较大的P2P平台,发现目前的收益率都在12%-15%之间,而在2个月前,P2P给投资者的收益率,一般都在15%以上。
一方面是收益率的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国内知名的一些P2P平台,最近理财标的发布频率放缓了很多。如“宜人贷”,早些时间,投资者随时都可以上线购买理财产品,而上周五下午,记者登录该平台时发现,处在募集期的理财标已经没有了。
王吟说:“现在正规的P2P平台都面临着产品不足的情况,因为贷款需求不足,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的理财标可发。”她认为,这也是投资者甄别平台好与差的一个标准之一,现在如果哪个平台还持续不断地发出新标,投资者是需要警惕的。
好的理财产品的稀缺,也导致了一些新的“诈骗手段”的出现。日前,市民周女士收到一条短信,说有一种创新的金融投资方式,只要她发展一定数量会员,并投入一定的金额,即可以每年拿到相当于投入金额的50%的收益率,且可以终身领取。
王吟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非常不鼓励投资者为了赚钱盲目去投资。“如果真的找不到理想的理财产品,还不如先把钱存在银行,虽然从收益角度来说,不怎么理想,但至少安全性很高。”
买信托产品也要摇号了
不久前,某信托公司人士透露,由于投资者太多,近期购买其公司的类固收信托产品需要先摇号事先预约的投资者,分到一个“号”,然后通过摇号的方式,决定谁最终能买到该产品。
这是最近的一个新现象。此前,信托公司发行一款信托产品时,也会先接收预约。满足了预约的客户之后,剩余部分,再继续销售。
发展到最近,预约的金额已经超过了该产品的总额。信托公司只好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先到先得,二是摇号决定。
恒天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最近两个月,大量资金开始涌向固定收益产品,以信托产品为代表的类固定收益产品面临“抢购潮”。
“我们经常是接到产品发售的通知后,刚刚通知了客户,或者正准备举行一场产品说明会,就被告知,这款产品已经没有额度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信托产品一般都是全国销售,并不会给某个地方特地留多少额度,所以,每个地方能“抢”到多少,事先谁都不知道。
该负责人说,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是因为产品数量的减少,再加上追求稳健收益的资金的增多。
用益信托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共有59家信托公司成立609只集合信托产品,共募集资金795.47亿元,与6月份的1407亿元相比,下降43%,与去年同期的937.52亿元相比,下降10.1%。
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了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供不应求。
先是一部分避险资金的加入。6月份以来股市的大幅下跌,促使大量的资金出逃,这些资金急需找到一个投资去向,信托等固定收益产品,以相对较高的收益,吸引了这些资金的追逐。
另外是其他稳健型产品的萎缩。在股市处在牛市时,有些资金虽然不直接投资股市,但依然能享受到较高的固定收益,如股票 配资的出资方,以及投向股市的'私募产品的优先级,一般年化收益率也都能达到10%以上,而现在这些产品的数量在急剧减少。信托就成了这些投资产品的“最佳替代品”。
被“秒杀”的理财产品频频出现
被抢购的理财产品不只是信托产品。
一些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权基金,或者资管计划,也不断加入“被抢购”的大军。不久前,锯派投资集团温州第二财富管理中心理财规划师王吟,带她的一位客户去购买一款资管产品时,着实被“吓了一跳”。
这款产品是当天早上10点30分开始打款,王吟和客户早就做好了准备,端坐在电脑前。10点30分10秒,她们操作成功,但却被告知,额度已满。王吟有点不敢相信,等公司把清单发来一看,她才彻底服了。10点30分01秒,成交几单;10点30分02秒成交几单……等10点30分10秒之后,近亿元的额度,确实已经被“瓜分”完毕了。
“比抢微信红包的速度还要快。”王吟说,最近这样的事情发生得更频繁了。
此外,该公司的另一类' 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常常被秒杀,刚刚一个理财标发上去没多久,等客户做好投资的准备时,一看额度已满,只能等待下一个理财标的上线。王吟说,为了让客户能买到理财产品,她现在不得不经常跟公司的后台沟通,询问下一个标什么时候发上来,然后她就坐在电脑前掐着时间等新标的出现。“类似于微信抢红包的作弊行为,抢红包的人私下里先问要发红包的人什么时候发,然后自己拿着手机等,希望能第一时间等到。”王吟说。
银行的理财产品,最近也常常被抢购。上个月,市民龚女士有一笔40万元的钱准备去买某银行的一款期限灵活的理财产品,尽管该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只有4.8%,但因为在同类产品里收益率相对较高,所以购买的人较多。当天下午,龚女士用该行的手机银行登录之后,输入购买的金额,被告知额度不够,请等待。于是,龚女士输入投资最低金额5万元,几次尝试之后,终于成功了一次。
龚女士打电话问银行客服,客服回答说,该产品一天的总额度就这么多,只有他人赎回后,多出来的额度,才可以买进。当天下午,龚女士不断刷新,尝试了不下30次之后,终于分批把40万元全部买成该理财产品。
而另一银行的理财夜市推出的一款产品,最近也是频频被秒杀,不到5分钟,所有的额度即被抢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