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
金融网 ·"
金融超市 · 正文
银行为何禁用信用卡还京东白条?是为争夺
市场吗?
2015-11-14 08:27 网易科技 温泉 1
摘要在许多消费者为双十一筹备“买买买”之时,京东白条的信用卡还款功能被招商
银行和交通
银行相继关停的消息被媒体曝出。究竟是两家商业
银行由于与京东白条存在竞争而采取行动,还是京东白条的创新确实带来不可控的
风险,成为问题的焦点。
![<a href=]()
银行为何禁用信用卡还京东白条?" src="http://pic.pedaily.cn/201511/20151114829146229.jpg" />
11月10日,在许多消费者为双十一筹备“买买买”之时,京东白条的信用卡还款功能被招商
银行和交通
银行相继关停的消息被媒体曝出。
消息一出,马上成为关注焦点。究竟是两家商业
银行由于与京东白条存在竞争而采取行动,还是京东白条的创新确实带来不可控的
风险,成为问题的焦点。
原因如果是前者,那么京东白条事件,可能是互联网
金融企业与传统
金融机构争夺相关
市场的冲突起点,其影响可能不止于京东一家,互联网
金融公司与传统
银行对未来消费
金融市场的争夺可能就此显现。原因如果是后者,互联网
金融创新带来的
风险,则亦需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消费
金融在中国,预计未来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飞速增长。消费
金融公司2009年开始试点。过去5年中,商业
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电商平台、互联网企业等新兴业态纷纷看好这个
市场,2014年以来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大举进入。
在这个
市场上,京东
金融的增长非常迅速。今年7月,京东消费
金融业务高级总监许凌曾披露,京东白条
交易额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00%,消费
金融用户同比增加700%。京东
金融今天披露的数字显示,“11.11”当天京东白条用户同比增长800%。
“以贷还贷”VS“赊购”
京东白条从2014年2月13日开始公测。京东
金融官方网站介绍,京东白条是京东
金融推出的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全新支付方式,在京东网站使用白条进行付款,可以享受最长30天的延后付款期或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方式。
通俗地解释,就是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物,如果钱不够,可以向“京东白条”借款支付,之后只要30天以内把钱还上,没有利息。如果超过30天,按月计算利息,除偿还借款数额之外,还要偿还0.5%—1%的利息。
之所以要关停京东白条的信用卡还款功能,招商
银行信用卡中心给网易科技的回复是:“信用卡的本质是一款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工具,而京东白条也具有这一特征,故我们认为京东白条是一款与信用卡类似的贷款产品,应使用借记卡进行还款,不可以以贷还贷。”交通
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给网易科技的回复,也是同样的理由,并称“自今年9月我们发现信用卡用于白条还款后与京东
金融进行沟通,要求其关闭我行信用卡用于京东白条还款业务”。
“以贷还贷”,通俗地解释,就是借钱来换欠款,即“拆东墙补西墙”。这在传统的
金融监管当中,是被禁止的,招商
银行关停这一功能,确实有相关法律规定作为依据。
2012年底,《中国银监会关于商业
银行信用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商业
银行个人信用卡(不含服务‘三农’的惠农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中国人民
银行2012年发布的《支付
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第二十条也规定:“客户不得利用信用卡透支为支付
账户充值”。
京东官方给媒体的统一回复当中,否认了京东白条是“信贷类产品”,而将其定义为“赊购”。事实上,京东白条公测的次月,支付宝和腾讯试图推出虚拟信用卡业务,但随即遭到
央行叫停,而京东白条则顺利存活。据媒体报道,原因在于京东白条实质上是京东的应收账款,消费产生以后,京东不垫付资金,而是计入应收账款,通过账期的管理实现用户提前消费。
存在套现纰漏
可是问题在于,一切创新都是从打破成规开始的,监管本身也在顺应
趋势发生变化。
在这个事件中,核心问题是,用信用卡还京东白条,能否很好地控制
风险。如果能够控制
风险,创新应该被鼓励。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
风险,
银行的审慎理所当然。
京东
金融拒绝透露京东白条运营一年多来的坏账率以及套现
风险的具体情况。在京东
金融的公开场合发言中,都称“坏账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招商
银行和交通
银行也拒绝了网易科技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接受采访的请求。
在
风险控制方面,京东
金融今年有很多动作。京东主要是运用自身平台上积累的电商
交易数据。今年6月份,京东
金融投资美国互联网
金融公司 ZestFinance,成立了合资公司。ZestFinance 的信用模型会应用于京东
金融的消费
金融体系。11月,京东
金融还与美国三大个人征信
机构益博睿共同研究开发在线
交易防欺诈系统。
从消费
金融全行业来看,目前不良贷款率为2.85%,这是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毛宛苑在今年10月27日披露的数字。他专门解释:“这个不良率略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一点八几。但是消费
金融公司,定位为普通大众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消费贷款,目标客户属于较低端的客户,因此平均信用
风险略高于
银行客户,对它的信用
风险的容忍度也略高于
银行,这点它的定价也比
银行略高一点,这是一个经营模式的不同。”
毛宛苑透露,从了解的国外情况来看,日本的不良率一般在4%到5%,欧洲的这些
银行,做的比较好的大概不良率去年在3.84%,高的时候6%。他认为:“总体来讲,2.85%还是属于可以控制的范围,行业运行整体平稳,业务规模逐步扩大,盈利能力逐步提高。”
在坏账率之外,用信用卡还京东白条,确实存在套现
风险。今年11月初,京东也曾主动披露过发现套现行为,并且发起成立了“互联网
金融安全联盟”。我爱卡主编董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比如支付宝就不允许用信用卡充值以防止出现套现的情况。“重要的是你选择什么渠道还款,如果是借记卡没有问题,但是涉及到信用卡可能就存在一些纰漏,或存在套现的可能性,”董峥表示。他表示,一旦出现虚假购物或者退货的行为,就有套现的嫌疑。通俗地解释,用借记卡等还款都是用用户自己的钱,用信用卡还款是从
银行借钱,所以存在套现的可能。
不过京东
金融相关人士向网易科技表示:“套现的行为,其实在信用卡应用中早就存在。相比于传统
银行,京东在防范套现方面反而存在优势。因为京东有互联网电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平台上的一举一动。”
竞逐消费
金融市场?
在业内人士从外部看来,出于
风险考虑和出于竞争考虑,两种因素可能都有,从现有的信息当中还难以做一个准确的判断。
在信用卡行业工作多年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网易科技,如果是出于竞争方面的考虑,对京东
金融采取战略性的防御
策略,需要
银行进行集体决策,如果没有很成型的互联网
金融战略,不太可能针对某一个产品来关停还款
通道。但是,关于
风险的决策,一般
银行的
风控负责人自己就可以拍板。
在他看来,招行和交行的考虑可能各不相同。招商
银行的互联网
金融战略已经非常明晰,有可能是出于
市场竞争的原因。自今年9月6日起,招商
银行关闭了微众
银行通过人民
银行深圳中心支行
金融结算中心的验证身份系统接口。该举动当时也被解读为招商
银行出于业务竞争考虑对网络
银行采取的封杀措施。但是交通
银行,从目前的观察来看,并未见到很成型完整的互联网
金融战略,可能是出于
风险控制的原因。交通
银行信用卡是交通
银行与汇丰
银行共同合作推出的信用品牌产品,它的
风险控制是参照美国的标准,比较严格。
京东
金融带来的
风险会很大吗?该人士认为,只看京东
金融一家,
风险可能不会很大。但是,现在中国
金融界,这样的产品已有不少。有一些小贷公司,
风控能力非常弱,
银行的这个口子如果开了,这种贷款的规模大了,
风险就会集聚。“中国的中小微企业,现在存在信贷过度的现象,现在这种
趋势正在个人消费领域蔓延。”他说。
那么,为什么是招行和交行呢?和京东合作的
银行还有很多。网易科技记者了解到,目前仍有14家
银行支持用信用卡还京东白条,这些
银行包括:中国工商
银行、中国建设
银行、广发
银行、中国
银行、中国民生
银行、华夏
银行、中国光大
银行、中信
银行、上海
银行、北京
银行、平安
银行、南京
银行、杭州
银行、江苏
银行。这14家
银行当中,信用卡发卡量最大的是中国工商
银行。
该人士告诉网易科技,有些
银行的发卡量虽大,但是主营业务并不是信用卡,对这块不会太重视。在中国信用卡
市场上,第一梯队是招商
银行、交通
银行、广发
银行、中信
银行、平安
银行,第二梯队是民生
银行、兴业
银行、建行
银行、光大
银行等。“招行和交行会比较重视这个事,其他有的
银行还没想到这个问题。不排除以后有
银行会跟进关停信用卡还京东白条的功能。”他说。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事的起因可能与
银行和京东在消费
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有关。“互联网公司目前正在蚕食这块
市场,和
银行同类产品存在竞争关系。”该人士表示。
这位人士告诉网易科技,用信用卡还京东白条,信用卡获利不多。他解释,一般消费者用京东白条支付货款之后,有30天的免息期,如果过了免息期,京东会按期收取
利率为0.5%—1%的利息。很多消费者会选择用信用卡上的钱来还京东白条,而且大多一次还清,这等于向信用卡的发卡行借钱。一般来说,信用卡还有50天的免息期,多数消费者在还清京东白条的钱之后,不会选择在50天之后再还信用卡的钱,而是将信用卡的钱尽快还清,因为信用卡的
利率比京东的
利率高。“这就等于钱都让京东赚走了,
银行白干了。”他指出。
如果京东在信用卡
市场上和
银行存在竞争,为什么招行和交行关停了该功能,但是其他
银行还在支持?
他向网易科技解释,这和各个
银行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有关。“招商
银行和交通
银行,在中国信用卡
市场上属于第一梯队,他们可能认为互联网公司以后会蚕食他们的
市场。其他一些没有跟进关停这个功能的
银行,可能认为这个
市场很大,目前还没有到竞争特别激烈的程度。”他解释。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只是媒体放大了整个事件。这件事究竟意味着什么,从本次采访掌握的信息,无法准确判断,还需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