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摘要“典当第一案”的意义在于典当行业事关众多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此案的判决将会有极大的示范意义。“如果该案非法放贷罪成立,那么可以说,全国的典当公司都是在用典当的名义进行非法放贷之实。”

一家全国500强民营企业因为涉嫌非法经营,在警方介入后,涉案金额从立案时的50多亿元,变成了庭审中的5000多万元,被认定的获利仅132万元。5年间,一个曾经年营业收入60亿元的民营企业,已近倒闭。
这起案件与当年吴英案并列全国十大
经济案件。鉴于天发系、东星兰世立案等对湖北民营
经济环境的重创,湖北省委主要领导曾批示“破坏
经济环境是罪人”,但案件发生5年仍得不到纠正。
2015年8月18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该案。涉案公司湖北联谊公司在庭审时指责,公司一笔5000万元的涉案款,被划入侦办此案的湖北黄石警方
账户,后未随案移交至法院,也没有公开去向。
而“典当第一案”另一涉案方——武汉雪正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武汉雪正),同样有至少1.54亿元的涉案款,在案发后被划入黄石警方
账户,后也未随案移交,至今未公开去向。
从2010年案发,到二审开庭整整5年,该案留下了太多争议。
一封举报信引发“大案”
2006年,根据《典当管理办法》中“注册的典当公司须有两个或以上法人股东相对控股”的规定,武汉雪正与正信通经贸公司共同设立民生典当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仇强是上述两家企业的董事长。
“注册
资本为2000万元的民生典当公司,曾是湖北地区明星企业。”仇强称,民生典当是武汉雪正的第3个股权投资项目,此前的两个投资项目“武汉第一寄宿小学”、“银泰科技”已成为当地投资行业的标杆。
同为湖北广水老乡的仇强和湖北联谊董事长高宏震,在此背景下产生业务交集。
公开资料显示,曾在鼎盛时期年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的湖北联谊,在工贸行业排名全国第四、中南五省第一,曾被业内广泛认为是央企武汉钢铁集团最大的代理商,资金颇为充裕。
2007年,面临钢铁行业整体颓势的湖北联谊,也欲进军
金融及典当行业,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湖北联谊随后派遣了5名公司核心员工,到武汉雪正进行学习,并为后者的多笔当金进行
配资。
仇强称,因为业务上的分歧,两年后,双方中断了合作。
此后,一封举报信彻底改变了两家公司的命运。公开报道显示,2009年8月,国家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接到举报,称联谊公司在典当业务放贷过程中,存在挪用
银行信贷资金行为,9月,审计署武汉办
金融审计处派员进驻联谊公司,对资金使用情况展开专项审计。
2010年1月,审计署武汉办事处的正式审计结论认为:联谊公司及其合作企业雪正投资,在长达3年的时间内,通过多家关联公司,以典当放贷之名对外非法开展
金融业务活动,数额高达54亿元(联谊公司涉案资金19.8亿元),从中非法渔利两亿多元(联谊公司涉案资金8233万元),其中,在放贷本金中有5.94亿元(联谊公司涉案资金5483万元)来源于套取的
银行信贷资金。
2010年7月中旬,公安部通知湖北省公安厅刑事立案侦查,同年8月底,黄石公安局受指派侦办。2010年8月26日,黄石市公安局以涉嫌非法经营罪为由封锁联谊公司总部,带走包括公司董事长高宏震在内的多名高管,查封联谊公司账号,划扣流动资金5000万元。
2011年12月,黄石市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联谊公司及其高管提起公诉,湖北省高院指定黄石中院于2012年3月26日公开审理。
审理中,检方认为,联谊公司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伙同其他投资公司或单独从事非法
金融业务活动,违法向不特定对象高利发放贷款逾19亿元,构成非法经营罪;同时利用
银行信贷资金高利发放贷款5000多万元,构成高利转贷罪。随后,该案进入长达22个月的休庭状态。
2013年12月29日,湖北省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单位不构成非法经营罪,公诉机关控诉罪名不成立。联谊公司犯高利转贷罪,该公司8名高管获刑。宣判当天,被告联谊公司法人、董事长高宏震表示不服判决,决定上诉。
因该案系国内首个典当行业涉及的刑事案件,由此,该案被称为“中国典当第一案”。
同样在2010年8月,武汉雪正公司董事长仇强等数名高管被控制。2012年4月,武汉雪正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在黄石市中院受审。武汉雪正数名高管因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一审被判处2-3年有期徒刑(缓刑)。
武汉雪正案发后,随着公司高管悉数被控制,资金被冻结和划走,武汉雪正及关联公司的人员已悉数离开。
两家公司的案由均涉非法经营罪,然而,警方后经查实,武汉雪正及关联公司,并无
银行信贷资金。此后,武汉雪正和湖北联谊均提起上诉。
“实际上,非法经营罪不予认定后,高利转贷罪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成了这起备受争议案件的‘尾巴'罪。”一名湖北政法界人士说。
1
23下一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