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重犯在1664点还想着998点的错。
新股民可能不知道,当年在2008年的大底时,大盘跌破了2000点后都没有多少人敢唱多。跌到1664点时,很多人还在想着998点。推倒重来声音不绝于耳,T+0也推敲不断。而结果呢?这就不用多说了吧!
二、急跌必有急涨
A股其实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市场。这么说可能会被很多人骂。骂什么?不用说了,听腻了!不过我想问,价值投资真的好吗?有哪个市场能让你一年内能翻10倍?且菜鸟都能做到的情况下?
有哪个市场一年波动超50%?又有哪个市场没有退市制度?又有哪个市场重组连连?又有哪个市场能做到完全透明?
机会无处不在。富贵险中求。过度公平其实常常代表着没有机会,没有大机会。最后每个人都会变懒,最后变成经济萧条。为什么?都公平了,傻子才去努力!没有赌博就如当下足球。没有博彩你让我看什么球?爱好?别跟我聊这么伟大行吗?不说了。
三、底部是一个区域 不是一个点
每一次说发文章说大底,立马有一群来出来骂。不过这是财经,这是股票 。我也习惯了:写多时空头骂,写空时多头骂。你只能去习惯。如果你的目标是" 美国总统,你就得努力做好被骂的准备。如果你想在股市中长存、成功。相信也一样如此。再说哪个行业又不是如此呢?
一说底,很多人就开始拼命猜点位。其实如果你有点经验,你会习惯和淡定的理解“底”是一个区域。一个周期,一个阶段。
四、技术面解读20日线
做趋势投资,左则右则论是不离开不了的。在这里我就不专业的去用左右了。就直接说点直观的吧。就是当K线图走在均线下边时,并形成趋势时,每一次K线反弹回到均线时,都是一个波段顶的信号。这在08年最为明显,每一次反弹到60日线就开始见鬼。趋势中轴线的力量就在这里显现。而每一轮下跌或趋势的生命线是不一样的,本轮股灾,下跌非常高速,因此通过轨道线的方式。自然的就会发现下跌趋势压力均线在20日和30日之前,而不是60日线。而这时,每一次回归20日线,市场资金就会紧张。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说大盘突破20日线是大机会,就有人骂的原因。
五、防技术失真和应对策略。
" 炒股就一个买一个卖。所以无论何时,你都要做好一买一卖的准备。并在买入时就要清楚自己如果面临什么情况就得卖出。这就是认错,特别是在熊市时,最为重要。早年网友问我怎么卖出。我常常会回答:如果股价没有按你的预期走,那就说明你错了。而这时你就得认错出局。这是短线最为重要的也是必须尊重的。特别是在熊市中。但大部分的网友常常都只是一种回答。我买的全是靠感觉,完全不懂" 分析,我怎么知道自己错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告诉你,少玩点,也许这是最好的回答。
解读当下。
沪指现在是平台形态,这种形态,其实在技术的角度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常常是跌多涨少,平台常常很难向上突破。为什么?因为现在K线在均线下,每一次回归靠近均线都不是好事。不过现在好在有一个问题能让投资者放松一下。那就是" 指数失真。特别是沪指。这是国家队护盘的主战场,这种人为的平台,其实并不可怕。哪怕跌下来对市场中个股机会其实影响不大。
但除了沪指。你会发现深指、" 创业板、中小板。这三个是A股的领先指数,为什么?因为国家队参与的少,里面受权重股影响的少。等等原因,总之新股民你就别理了,知道是依靠指数就成。
请注意,这三个指数现在并没有跟沪指一样出现平台。而是一个微妙的“头肩底”形态。左肩、头已出现。就差个右肩,什么时候出现右肩?就下周。
六、长假效应
长假前没有几次是能放量的,全是缩量。别问我为什么?这是A股特色的规律,这是散户为主角的规律。所以这几天会继续反复震荡。但由于市场反弹预期偏强,在这个弱市缩量的节前窗口。会现出偏向上涨,并因下周是节前最后的套利,及清杠杆大限而出现调整或突然性大跌。且还是缩量。就出现了右肩。最后进入长假7天,让很多人能冷静下来思考股市人生。这里就会觉得价值投资、长线投资的作用。就会发现原来大盘跌这么多,反弹可能随时到来。
七、别忘记了利好
很多人现在总是在思考利空。因为被媒体引导和连续的大吓坏了。忘记了这是市场,涨停是很正常的事。但却永远不去思考什么是周期。
八、轻指数重个股 寻找跌透股
国家队保护的个股。估值比当下裸奔的个股要高,如果国家队不保护,就会现补跌。所以要远离。
在此提醒万千新股民如果深套我想跟你说:A股要涨回来很容易。只要你是小盘、低价股。哪怕他很垃圾,甚至是退市。都不用去害怕!因为这是A股。没有IPO的周期中,重组、借壳概念更多,更好玩。至少我认为在注册制度之前,是不用去害怕的。注册制度之后,就难说了。不过小盘的优势仍会得到体现。
作者介绍
黄斌汉。著名媒体人、财经作家、评论员、资深财经博主、" 私募人士。著有《简单学之资本密码》等作品。曾在" 招商证券(" 600999," 股吧)、和讯、金融界、基金类" 互联网金融等平台从业经历,10多年金融从业经历横跨整个金融产业链,对现代金融有非常全方位认识和见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