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宗商品暴跌不仅因联储' 加息对冲基金此前抄底失败?】周一(11月23日)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迎来了黑色星期一,美元指数上涨逼近100关口,商品价格全线重挫,在跌无可跌的预期中依然暴跌。
周一(11月23日)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迎来了黑色星期一,美元指数上涨逼近100关口,商品价格全线重挫,在跌无可跌的预期中依然暴跌。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跌破4500美元/吨,为2009年以来首次。 LME镍暴跌4.3%,目前约8355美元/吨,创2003年以来最低。锌抹去上周五所有涨幅。' 现货黄金报1071美元/盎司,距离2011年9月以来低点1062美元/盎司仅一步之遥;现货白银报13.98美元/盎司,创2009年8月来最低,WTI原油跌破40美元/桶大关,报39.71美元/桶。
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六种工业金属价格指数今年已经下跌27%,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糟糕的年度表现。国内市场方面,上期所商品价格也更随国际市场纷纷重挫,沪镍各合约大部分跌停,沪铜各合约下跌均超3%。
虽然大宗商品市场年内经历了暴跌后一度反弹,但是现实的行情证明其“寻底路”依旧相当漫长。年内8月对冲基金的空头头寸处于阶段性高点,此后空单规模开始回落。随着空头的撤退,黄金、原油也出现了显著反弹,纽约油价一度突破每桶50美元关口,纽约金价甚至上探至近每盎司1200美元。
但是好景不长,最近几周,市场做空原油、黄金的情绪又显著走高。CFTC数据显示,对冲基金接连加码黄金、原油、铜等大宗商品空头头寸。随着多空快速转换,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快速转跌,这意味着对冲基金此前意欲抄底大宗商品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对冲基金抄底失败 FED加息并非唯一诱因' 美国商品' 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截至11月10日当周,COMEX黄金期货投机净多头头寸下降近三分之二,NYMEX原油期货净多头头寸减至三个月最低水平,COMEX铜期货投机净空头头寸增加近5.7倍。
美元指数时隔8个月后再度距离100大关仅一步之遥。欧元兑美元跌0.35%,刷新4月16日以来新低。美联储将于今日举行讨论贴现利率的会议。对此,市场存在一定的预期,美联储可能上调目前的贴现利率。由于欧美货币政策的分化,今年以来,欧元已经下跌了11.3%,推高美元近10%。高盛认为,美元的牛市才刚刚开始,在年底前即可追平欧元,甚至比欧元更“贵”。
' target='_blank' >东吴期货研究所所长姜兴春表示,10月份议息声明的公布显示美联储加息临近,很可能在今年12月开始,一旦美联储加息,全球投资市场配置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元走强加剧非美货币弱势,资金进一步从降息周期国家流出,这对商品主要出口国将是致命打击,另外还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需求下降将使得大宗商品市场悲观情绪延续。
当然美联储加息并非大宗商品暴跌的唯一因素,' target='_blank'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认为,美联储12月将加息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并非唯一因素,还包括冬季大多数工业品原材料需求不断萎缩,尤其是户外开工下降和下游终端企业致力于去库存和低库存。其实,美联储加息经常会提前在市场中有所反映,目前反映美元实际利率的通胀指数国债(TIPS)收益率已经从10月的0.53%升至11月16日的0.76%。
Argonaut Securities驻香港的分析师刘晓慧称,对大宗商品来说,目前需求仍是关键,供应纪律和减产是不确定的;本地生产商有可能将继续加大生产,取代之前的减产;大家都仍想在这些价格水平上维持现金流。
首创期货的资深分析师Xiao Jing称,投资者正在做空金属,因为他们看淡中国经济;在价格下挫之后,中国实物金属市场的溢价并未上升,这表明需求十分疲弱;金属价格不会反弹,直到12月底美联储做出最后决议。
前景:需求不振难以“回暖”
那么一旦美联储12月加息确定,大宗商品市场会否出现转机?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大宗商品而言,目前面临两大不可绕开的因素,一是中国经济放缓、甚至新兴经济体整体遭遇困境下的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另外一个就是美联储加息。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资金回流美国,商品的机会成本上升,这都会持续打压商品。因此在需求没有彻底回暖之前,大宗商品市场很难出现“转机”。
姜兴春表示,“未来半年大宗商品市场难有趋势性变化,只有价格进一步下跌,吸引真正的需求才能寻找底部。”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促使更多原材料上游生产商主动减少产能,才能维持价格相对平衡,因此' 有色金属、原油甚至黄金中期弱势暂难改变,维持震荡重心下移是全球经济失衡、市场需求不足的“最好注解”。
格林' target='_blank' >大华期货研发总监李永民表示,展望后市,大宗商品市场信心不足依然是制约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在此期间,利空因素对市场的影响要大' target='_blank' >于利多因素的刺激作用,只有在出现超跌行情时,场外资金才会介入,如果没有大幅下挫,供应方面没有大幅紧缩产能,下跌趋势就难以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