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理财工具 · 正文
如果
杠杆和
配资无罪,那么,谁才是股市暴跌真凶?
2015-08-11 08:21 新浪
财经专栏 吴小平 1
摘要股市下跌的初始原因,为什么不是估值神话被人发现只是神话?为什么不是中报可能不够理想?为什么不是散户化的公募和私募
基金,为什么不是难以控制自己的社交网络,为什么不是盲动盲从动辄在瓷器店里打碎CHINA的广大散户?
![<a href=]()
杠杆和
配资并非暴跌幕后黑手" src="http://pic.pedaily.cn/201508/2015811821506975.jpg" title="
杠杆和
配资并非暴跌幕后黑手" />
股灾如腹泻般再次袭来。最近两周,上证
指数反复挣扎,下滑约8%。这种暴跌,是在国家队高调宣称入场救市之后,给予正在观望着的
交易者们下腹部的猛烈一击。而且,这次意外下跌中,上证
指数创下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纪录以及6年来最大单月跌幅纪录。
更令人忧虑的是,最近数周,连续创下
交易金额新低,两市总成交额早已不足万亿元。与5000点时相比,上证
交易量只剩下不到一半。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要么大量资金离场,要么在场资金缺乏兴趣参与
交易,要么两者皆有。
市场信心,羸弱至极。
由于救市前后传递的信息不一致,预期反差极大,全体卖方显然已不知应如何评论,只能保持平静。这种平静,对于卖方,并不舒服。为了维护
指数,生产自救,中国各主要
证券公司不仅拿出了15%的
资本金,而且绝大部分研究部被迫
短线强力唱多,付出了不可逆转的声誉代价。
有意思是,由于自营被勒令不得净减仓,那么在
股票 走势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券商们还得想着如何消极抵抗。在北京一处会议上,参加21家券商自救大会的一券商领导告诉我,其自营盘每日仅净买入100万元人民币,绝不多加,既表明对后市态度,也顺便抗议下被承诺的贷款没有及时到位。
由于不敢信口直言,各家卖方开始把精力放在各种无关痛痒的时事话题,譬如
央行对非
银行支付
机构的管理意见,或者证监会对股权众筹的整治态度。以前者为例,这一意见稿显然将大大压缩第三方支付的行业发展,但在好几场卖方电话会议中,出席的行业“专家们”竟然对意见稿一致叫好,或认为意见稿恰逢其时,或为自己所在公司不受影响而抚胸庆幸。这不仅让人微微一笑:当前气氛下,一场实名制的评论政府“征求意见稿”的行业专家电话会,怎么可能会有直率尖刻的批评?会议价值何在?恐怕比一颗廉价水果糖还小。
作为卖方队伍曾经的一员,作为
交易室里曾经声音最大的
交易员,看着
市场独立评论的声音如此沉沦不振,看着卖方研究声誉渐渐下滑衰败,看着等待了足足7年好不容易盼来的
牛市再次崩盘,我只能是深感惋惜和无助。
惋惜无助几个字,不算什么。还有令人深深愤怒的事情,那就是弥漫在整个
市场上,针对借款
杠杆和
股票 质押贷款中介服务(可以不那么精确地称为
配资业务)的各种误解、误读和误判。
这种误解、误读和误判,首先导致全民对
杠杆式
股票 投资的心理厌恶,其次导致
配资行业被扣上了暴跌幕后黑手之大帽子而难以翻身,最后导致监管部门对整个
配资行业的一刀切地伤害性举措。
1">2">3">4">5"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