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打着“国资担保”“100%本息保障”的旗号,拥有7家线下门店,老板在政界、学界人脉深厚的投融无忧,突然“兑付困难”,案件涉及2000人、涉案金额大约两亿元。投资者在“投融无忧”的账目里找到了相当数量、涉及干部众多的送礼记录,并进行了举报,政府称相关事宜已有监察人员在调查。曾经诸多光环加身的平台最终还是辜负了人们的信任。
融360小编整理投融无忧事件的脉络,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自融、自担保
运营方、担保方、主要融资方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一人,资金管理一片混乱。投资者很少询问与自融相关的问题,看重“国资担保”,甚至有的投资者觉得平台借给自己更安全,“因为看得见,知道钱去哪了”。
2、随意挪用资金,可能存在资金池
投资者资金没有进入融资方的账户,真实的融资方并没有拿到钱,可能是公司把钱截留了。线上平台的投资项目,用户可以看到项目的简介,包括借款合同、借款人的身份证、营业执照、现有资产以及抵押物的照片等,但这些照片会在关键处进行遮挡,如具体的名字,公司的名字注册号等,客户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投给了谁。
3、虚假标的
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调查后表示,该公司线上19个标,绝大多数是虚假的。
4、政府的管理存在瑕疵
合作筹建公司时,政府占10%的股份,资金由区财政局拨付,派出法人代表兼任公司董事。但在此人离职后,因政府没有决定权,不参与公司经营,便没有再委派董事。政府不知道公司的具体情况,只是每年会对公司进行审计。
在P2P行业尚无门槛的年代,“国资担保”抓住了投资人理财的“痛点”。好像只要与公家相关,就意味着安稳,跟很多大学生毕业时首先考虑考公务员、进国企是一样的道理。一些平台抓住这个点,在宣传时刻意夸大、强调国资的安全性,选择国资系平台时还需要投资者仔细甄选。
什么是“国资系”?
国资参股的具体形式,包括股份占比、股东结构以及股东背景情况等,比冠有“国资系”的名称更重要,投资者应该理性分析“国资”水分。
从股份占比来看,“国资系”平台一般可分为国有独资平台(纯国资股东)、国有控股平台(国资股东占控股股份)及国有参股平台(国资股东仅占部分股份)几种。有些平台为引进国资背景,往往会以较低估值出让5%-10%的股份,甚至是不排除以赠送股份换取与国有企业的合作,以期获得信用上的背书。
在平台公信力上,国有独资平台的可靠程度最高,国有控股和国资参股次之。
“国资系”一定安全?
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收益和风险是共存的。没有人可以在投资理财中做到“零风险”,选择“国资系”是因为国资平台相对草根平台拥有更优势的资产储备、更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更严格的风控管理。
投资理财的市场上不可盲目迷信,风险只能被控制而不会被杜绝。因此,在选择国资平台投资时,更需要考量平台的运营情况,选择精于金融业务的知名国资平台。
文章整理自理财周刊、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