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资金投到品类繁多的理财产品一直是A股市场中特有的现象。在股市剧烈震荡的2015年,据统计,就有582家上市公司购买了包括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 券商理财产品、逆回购以及' 信托产品等理财产品,金额近5000亿元。
这样的情况延续到2016年。据证券时报·莲花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年初截至3月9日,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多达500余份,涉及公司逾200家。这些数据都超过上年同期的数据。仅今日就有十多家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及进展公告,涉及金额高达151.7亿元。与去年相比,保本型银行理财品是主流。并且,多家公司在公告中指出投资的产品不涉及股票 等风险投资范围。
3月9日晚间,' howImage('stock','1_603288',this,event,'1770') 海天味业(' 603288,'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0034',this,event,'1770') 深信泰丰(' 000034,'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2075',this,event,'1770') 沙钢股份(' 002075,' 股吧)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利用闲置募集资金或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及进展。公告显示,上述公司将分别使用不超过26亿、20亿、8亿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令人瞠目的是,小天鹅同日公告拟豪掷6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中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这笔投资堪称2016年上市公司“理财狂潮”开年之最。
翻阅历史公告,小天鹅自2012年至2015年共计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97亿低风险理财产品。不难看出,家电企业偏爱“土豪”式理财,仅2014年年初' target='_blank' >美的集团就购买484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并获得了不俗的收益。
在开年的理财潮中也不乏增加额度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 howImage('stock','2_300414',this,event,'1770') 中光防雷(' 300414,' 股吧)3月9日发布公告称,拟将使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的额度由此前的1.5亿元人民币提高至2亿元。这已经是6个月内公司第二次提升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额度。
对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闲置的原因,除经济环境不好外,也与上市公司的不务正业有关。许多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在募投项目上因各种原因停滞不前。
' howImage('stock','2_002353',this,event,'1770') 杰瑞股份(' 002353,' 股吧)3月9日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8亿元人民币的募集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公司表示,因2015年受国内外油气市场影响,致使公司募投项目实际进度未达到预期,存在资金暂时闲置情况。2016年油气行业仍然低迷,由此公司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造成理财潮的原因很多,但这种行为仍然释放出公司主业发展不振,公司缺乏清晰发展规划等不良信号,建议投资者谨慎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