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富立财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一、宏观
1、证券日报:
2015年,我' target='_blank' >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成为全球最大' 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未来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达500万辆保有量,预计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产量将持续40%的年复合增速。
2、中新网:
中德智能制造联盟9日在深圳成立,将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 德国“' 工业4.0”对接,推动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合作上迈出实质步伐。工信部表示,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财政部:
进境居民旅客随身携带行李物品的5000元免税额并无变化。进境居民旅客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个人自用、合理数量进境物品,总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内(含5000元)的,海关予以免税放行。
4、证券日报:
今年一季度,发改委批复审核的项目投资及部署安排的专项建设基金合计8473.07亿。其中,17个项目的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3591.07亿;审批核准36个固定资产项目,总投资约882亿。
5、财新:
“宝万之争”阵营再现变数。据了解,华润有意接手“宝能系”所持万科股份,但双方因交易价格等问题,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方案。
6、国家知识产权局:
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快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大合力。要重点解决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要加强' 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医药等民生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7、经济观察报: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试点的顶层指导文件已经报送国务院,国务院下属多个部门正在就此文件进行会商,待审议后最终方案将择机公布。据悉,顶层方案的思路可能包括员工持股试点先从子企业开始操作等。
8、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
2016年央企将推进改革试点,虽然试点企业没有对外公布,包括国家电投和五矿等央企已经明确改革方向,部分央企已经在构建资本投资公司的构架。而中国建材这样的企业,正在积极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
9、华夏时报:
时隔17年,债转股再次被推崇为银行降低坏账的“神器”,目前1万亿债转股方案正在等待出炉。债转股对象应该属于周期性行业、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而非那些结构性调整、遭遇淘汰的僵尸企业。
二、股市
1、一财网:
周五调整' 券商杠杆率指标被理解为证监会鼓励券商“放杠杆”,是误读。按资本杠杆率8%的监管标准测算,并结合流动性指标要求,财务杠杆率大体为6倍左右,与现行办法的要求基本相当。
2、券商中国:
不少' 信托公司开始公开“叫卖”二级市场信托配资业务,信托加杠杆呈现弱复苏迹象。尽管股市呈回暖迹象,但二级市场' 融资融券仍然不活跃,高净值客户入场信心仍然不够,单一结构化信托产品业务增长仍然较为缓慢。
3、中国经营报:
截至4月5日,上市公司子公司挂牌新三板的数量在6402家公司中占比9.09%。分层制度度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有望陆续推出,新三板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主板子公司挂牌新三板市场有望成为趋势。
三、债券
1、 新华社:
从江西省财政部门获悉,江西第一批总额400亿元的政府置换债券近期成功发行。据了解,江西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发行的政府置换债券,包含一般债券293.2亿元,专项债券106.8亿元。
2、华夏日报:
目前1万亿债转股方案正等待出炉,' target='_blank' >中信建投测算,银行因此增加净利润900 亿左右,但是资本充足率下降 0.29%。市场还认为银行持有这些股份迟早要出售,短期利多长期利空,心理蒙上阴影。
3、:
交易所方面近期召集了多位债券承销机构负责人和固收业务负责人进行座谈,主题是如何加强' 公司债券承销的业务建设与风险控制。上海一位参与座谈会的固收人士说,“'私募债信用事件频发或许是今后的常态,交易所的备案审核会趋严,相关政策还可能会收紧。”
四、
地产
1、中国经营报:
住建部已经确定,在年内开展一次专门针对' 房地产中介机构的大规模专项整治行动。治整的范围和力度,都将超过以往。已经基本划定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的重点,几乎覆盖房地产中介业务的全部环节。
2、福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截至2月29日,福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个贷使用率已达105.23%,决定自4月15日起,暂停办理“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业务。目前福州并没有出现贷款审批放缓、放贷周期延长的问题。
3、21世纪:
深圳蛇口豪宅低价开盘,比预期低了20%,在过去一年,蛇口是深圳房价上涨幅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绝大部分项目价格翻番。但在深圳“3.25”新政出台后,楼市降温明显,开发商对后市的预期转淡已见端倪。
4、澎湃新闻:
苏州楼市暴涨,工业园区楼盘的价格几乎都已经翻番。开发商称,苏州房价上涨是有理有据的。作为地处长三角经济带的强二线城市,苏州的房价一直是和其经济发展、经济水平是不匹配的。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富立财富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