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报,即财务报表,它算得上是公司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如果季度财报是“段考”,年度财报就是“期考”,不管分数是高是低,终究是要拿出来见人的。 正如我们在学生时代因为成绩单而引发的诸多酸甜苦辣一样,财报也给互联网圈里的诸多公司带来了或悲或喜的不同境遇,甚至是一场场“血案”。老规矩,您搬好板凳自备瓜子,且听小内道尽端详。 躲避从来无法解决问题 当考试成绩不好,又害怕会招致父母一顿“竹笋炒肉”,该怎么办?恐怕很多人当年都做过把成绩单给藏起来的事情,然后纸包不住火还是一顿“竹笋炒肉”。现在想来,只怪图样图森破啊。可在互联网圈,竟也有公司选择去干这种“傻事”。 就在本月,当当宣布因“日程问题”将推迟原定在12日公布的2014年Q4财报。消息一出,他们的股价即大跌了8%,而那些有股市秃鹫之称的律师事务所也很快宣布对当当进行调查。针对未按时提公布财报,他们声称当当及公司高管涉嫌违反美国1934年证券法案第十条(b)和第二十条(a)。随后,当当的股价连跌了5天,市值蒸发了10%。 其实,当当市值折损10%都还算是小出血了。去年的4月份,酷6网在被iSpeak收购之后股价曾一度反弹。但随后的高管离职,大幅裁员让“回光返照”成为了泡影。雪上加霜的是,迫于压力他们还宣布推迟公布2013的年财报。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们的股价哗啦一下从最高的3美元跌到1.36美元,缩水了54.7%。元气大伤的酷6,再也没有缓过气来,已经成为了股价八九毛的垃圾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