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为什么要顶着违反手机发展的常规继续坚持自己的逻辑做?当我开始追寻它的源头,一遍一遍梳理了国内各个手机品牌的设计历史时发现,虽然市场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手机品牌,但你很难从设计师的立场挑出一款满意的出来,比如有些会把显示屏与边角的距离做得几乎呈一个面(线)以达到窄边框或无边框的要求,这样做就真的满足功能所需?如果把长、宽和主屏的显示比例的美观考虑进来,那么对于将显示屏和边框合并做成一个面的窄边框的思路就不合适,而且实际的效果看这些产品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靠近无边框的标准。有的还会跟进一项新技术在机身背面开一道按键口、有的还会把扬声器放在手机正面或者背面,实现听觉的功能等。当你把这些由技术和市场左右的产物拿在手里把玩时,你还会从这里面感觉得到创作者的情感吗?机器本身不会有情感,但作为它的创作者,就需要将自己的理智、感性等赋予在机器上。当所有人都没有做好这点时,能做到的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T1的双面玻璃与中框做固定的结构虽然从iPhone 4那里继承过来,但如果再细看几个局部硬件的布置,你会逐渐理解T1走iPhone 4的路但没有完全照搬,而是创造出另一个属于自己的岔口,对称的结构理念在 T1 上面从内而外始终如一地被执行下来。手机的开关键对于一个在4.9英寸级别尺寸的手机,它的开关键会放在哪儿才合理?通常我们会看到大多数不是在左侧就是在右侧,而T1把它放在顶端与耳机插口并列对齐。边框两侧的音量与专门放置的一道亮度键形成左右对称互补,底端的扬声孔右侧没有实际用途,是要实现与左侧对称而专门做的一个装饰。因为要使手机有一个绝佳的比例对称美观,而在上面开出多余的定位功能孔,在制造阶段会增加一个流程加工所产生的费用,如果不是一个极力在意设计的领头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一个消费电子产品的工业设计如果在掺入个人情感和制造的结构能取得平衡一致,这种带着感性与工程双结合设计出来的任何产品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另一处,固定背面板的螺丝孔与扬声器被放在一个凹槽里跟两个感应器与听筒放在一个槽里的设计也是可回味的。 工匠这个词用在消费电子领域时,往往就是对一件产品的工艺和设计的高度赞扬。那什么样的产品会与这个从传统里面而来的美誉产生关联?T1对SIM卡的设计思路很特殊,当你翻遍所有的3层结构的智能手机SIM卡的位置时,你就会对T1产生别样的好奇,除了罗永浩的解释你也可以不排除这是 Smartisan在用差异来显现产品的商业卖点,但这个卖点是独到的。 SIM卡装在后盖可拆卸的主板里面,这在诺基亚和一些其他安卓手机上面是常见的,但在一个用螺丝需固定背面的情形下,而不是常见直接可拆卸的背面板,需要消费者亲自推开后壳装上SIM卡然后再用Smartisan的螺丝刀固定。如果不是出于对产品本身怀着无懈可击的自信,没有人是敢把这种设计放在大规模的量产里面。 再把范围焦距在T1的3个长条实体按键,在那些用惯了iPhone的Home键或者以虚拟键代替实体键的安卓手机时,T1这种奇异的思路会被一直质疑,如果SIM卡的装卸带来的不直观让你感到有点繁琐或者多于,那么它的3个按键你能承受的度会是多大?但是从设计者的立场看,如果拿掉这3个按键,底端留出的空白,还能突显它有实体键的张力吗? 在没有摸到T1前,我一直对Smartisan设计这3个按键持反对的意见,但它的设计者由于来自 Ammunition, 你就不得不重新掂量,因为这家工作室给美国许多业内比较知名的电子消费品牌设计产品,水准的品位都不差。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业设计室,在给Smartisan设计T1的按键上决不会草率地处理,所以当我拿到T1白色版观察这3个按键时,看到了Smartisan和Ammunition的合作对按键的设计上并没有那么业余。3个按键都用了一层透明的塑胶材质与玻璃主屏形成一个整体镜面,如果是采用跟左右两端同样的非透明实心塑胶做按键,这种镜面带来的光滑就无法显现,中间键里层夹藏了一个细微的显示灯用作Home键的提示。所以从制作角度看,这是一个经过斟酌后出来的设计。 今天,设计一款新型具有高辨识度的智能手机留给制作者的空间已经没有功能机时代那样大,留给设计师的空间逐渐从表面开始介入到内部,所以设计一款具备高辨识度的智能手机,就只能另辟蹊径,而对于一家没有任何产品设计积累历史的消费电子企业,想推出一个区别于所有同类的产品,要靠什么才能立足?我想这就是Smartisan T1带着企业家个人感情的偏执和批判的思维进入到这个市场的意义。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