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6月刊
2015年以来,以P2P网贷平台跑路为代表的" 互联网金融风险飙升给监管层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关于促进" 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成为从“弱监管”向监管趋严转变的分水岭,而时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再给原本已紧绷的行业增添一层紧张。
受行业发展越来越深入和监管政策逐步落地的影响,企业开始理性对待互联网金融业务,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一些企业开始剥离P2P业务,向“平台的平台”转变,如陆金所;一些企业选择向综合理财服务平台发展,如积木盒子;一些企业考虑并购其他平台进行行业整合,如开鑫贷;一些企业选择退出互联网金融业务,如" 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值得一提的是,选择理性退出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其占比从2015年5月的9%飙升至2016年4月的41%。
与此同时,BAT、京东、" 苏宁等互联网行业巨头动作频频,抓紧布局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等领域;万达、绿地、恒大等地产龙头企业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海尔、TCL、富士康等传统工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也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银行、" 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抓紧探索互联网金融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说,互联网" 金融行业真正的战争才刚刚打响。
监管趋严,竞争升级,在一些悲观者大呼“互联网金融寒冬来临”之际,更多业界人士认为这是行业回归金融本质的好时机。在他们看来,国家祭出整治大旗,趁行业乱象“浑水摸鱼”者不再有可乘之机,同时也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良币”修炼内功创造了条件,使之得以弥补此前因发展过快导致风控、管理等能力的欠缺,为今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此看来,厘清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后,监管层若能科学搭建监管框架,前瞻性设计政策体系并准确评估政策影响,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新金融之春的到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