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信息社会中,各种社交软件维持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圈和社交关系网。有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了社交聊天软件非面对面的性质,通过冒充熟人或发布虚假信息行骗,令人防不胜防。
' 交通银行(' 601328,' 股吧)' 信用卡专家建议,市民们在使用微信、QQ、旺旺等聊天软件时,应尽量避免透露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证、地址、联系方式,尤其是和账户支付相关的信息,如各类账号、卡号和密码等;同时,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聊天账号,因为如今有不法分子会盗取或伪造熟人账号,冒充亲戚朋友以家人出事急需借钱为由行骗,甚至冒充单位领导让财务转账,迷惑性相当大。
有位做财务的黄女士某天被“老板”拉入一个微信群,群里有“同事”正在和“老板”汇报项目,“老板”此时要求黄女士将公司银行账户中的钱款打入所谓合作方的账户。因为群里沟通的内容非常逼真,黄女士没有怀疑,就按照“老板”的吩咐照办了。直到真老板当面找到黄女士询问,她才惊觉遇到骗子了。
交行信用卡专家介绍,在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会先冒充老板让公司员工发送通讯录,了解公司内部情况,再伪造一个微信工作群,将公司财务拉进群中要求其转账。
该专家建议,使用聊天工具时,如果遇到对方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与银行卡转账有关的事宜,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与当事人电话或当面沟通确认事件的真实性。
除冒充熟人行骗以外,诈骗分子还会在微信上以中奖、免费送礼、退税、退货、罚款等名义,要求使用者通过银行卡转账付款,或伪造一些活动诱骗使用者填写相关信息,为下一步诈骗行为采集个人敏感信息和社交关系信息。使用者收到这样的信息时,不要轻易相信,仍应进行多方验证;尽量不要参加来历不明的微信投票活动,不要轻易打开短信或微信上发布的链接地址,尤其是需要提供个人关键信息的,应及早退出,以避免给个人或单位资产造成损失。
(责任编辑:马郡 HN022)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社交软件小心“熟人”骗财》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