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最新话题,5月14日,顺丰优选在北京、上海、杭州近百个地铁站点同步推出“荔枝尝鲜”活动,邀请女性消费者品尝今年最早面世、24小时航空直达的岭南荔枝,而去年的大战是5月底开始的,这意味着今年的“荔枝大战”提前打响了,导火索正是顺丰优选。
业内看来,生鲜电商虽然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但受困于冷链" 物流发展滞后等因素,发展速度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主要是地方性生鲜电商在拼命吆喝赚噱头。其实不然,生鲜的范畴也比较大,既包括需要入冷库、通过冷链宅配的生鲜食品,也包括不入库的地区特色生鲜食品。不入库的生鲜食品对速度要求更高,入库反而降低新鲜度。对于荔枝等产地直供且不宜入库的生鲜食品,除了保鲜,更需要速度,因为快速送达也是保鲜的一个手段,因此,保鲜和速度都是生鲜电商发展的关键。
“荔枝大战”引发的生鲜电商思考
荔枝,业内素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说法,专家认为荔枝的最佳食用宜在24小时内,超过48小时口感味道就会变差,荔枝速送也成为对电商配送速度、保鲜能力的极致考验。荔枝若进冷库,在0度以下的环境中存储一天,表皮就会变黑,果肉就会变味,因此荔枝最好不要入冷库,以免破坏口感。
以此来看,虽然冷链对生鲜电商尤为重要,但是仅仅靠冷藏是难以达到目的的,这就需要冷链" 物流更加多样化,如何让荔枝这样的水果不入冷库而同样得到保鲜,同时保证最快速度送到用户手中,才是上上之选。因此传统的运送中途存储的方式对于特殊类生鲜已经不适用,生产基地直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也就是顺丰优选目前在做的产地直供模式。
目前对于异地性生鲜食品,譬如水果,从果园到经销商再到购买者手中,通需要5-" 7天的时间。如果能从水果原产地不经中间任何环节直接发送到客户手中,将会大大提高运送速度,便数现在的生鲜电商企业,目前能做到远距离生鲜食品直送到户的,只有顺丰优选。产地直供要求质量与快速,从生鲜物流现状来看,唯有借助顺丰速运庞大的物流网络和速度优势才能实现。
生鲜电商步入食品供应链管理时代
生鲜电商之所以难,公认在于冷链物流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上,业内很多人对这些都提过不同的解决方式,其实单点问题并不能系统解决生鲜产品的保鲜及存储等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从供方到买方的整体链条,也就是说,要想真的做好生鲜食品的保鲜问题,需要从供应链入手整体协调与管理。
在采购上,产地直供可以从源头把控食品质量;在仓储、物流及销售上,据悉顺丰在2013年底成立了“食品供应链”事业部,推出了包括冷库仓储、冷链干线运输、冷链宅配、销售在内的一体化的冷链解决方案。这种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渗透似乎更接近传统" 零售模式,也更接近电商的商业本质。
顺丰优选能够发展出“食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有其物流优势,这也代表了未来生鲜电商发展的一个趋势,以后会有相应的冷链物流平台出现,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生鲜电商加入顺丰的整体食品供应链服务系统中来。
特色服务,成为生鲜电商标配
以顺丰优选、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如今都推出了特色服务,其中地方特色馆是一个代表性服务。所谓地方特色馆,就是以地方为主题,将当地的所有特色食品都放到这个主题中,构成为特色馆。由于特色馆具有浓烈的地方风土人情特色,通常所展示的商品不只是食品,还包括工艺品及" 旅游等项目。
地方特色馆的运营方式一般是地方政府与平台的合作,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产品都有涉及,有些特色不是生鲜产品,适合普通的售卖方式。对于一些生鲜产品,瓶颈仍旧在于业内长谈的保鲜配送问题,因此大多电商平台都做的不是很好,在这方面显然是顺丰独占优势的。
除了地方特色馆之外,每个平台都还会有其他的特色,譬如顺丰优选的有机蔬菜宅配、企业定时配等,天猫的猫鲜生主打进口食品,京东则是广聚地方生鲜电商。除此,各平台还会隔三差五的搞一些譬如众包羊羔、承包自留地等活动。其实,这种特色服务每个平台都可以做,问题是做了以后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归到" 硬件配备与商品体验上去。
发力O2O,生鲜电商闭环时代来临
目前O2O已经席卷各个行业,各行业一种领先的企业都在试水O2O模式,生鲜电商自然也不例外,业内人士几乎公认O2O模式尤其适合生鲜电商。
阿里收购银泰等各种动作都是在为O2O布局,自然也有对于生鲜电商的雄心;" 百度就地图及糯米团购的O2O模式,肯定不会放过生鲜这个市场;京东前两个月与10000家便利店签订合同,很快就在生鲜电商发力;现在也轮到顺丰优选,2月份就盛传的顺丰自建便利店定位社区活动的物流中心,服务地方生活,重头戏自然也是生鲜电商。
“荔枝大战”还将持续,我想对于这场大战哪家能够胜利,并不是大家关心的,大战中表现出来的各方的长短板,大概可以窥到该行业更多的信息。东西好不好,买家说的算,能否拿出好东西,就是卖家的问题了。
笔者的研究只能算一家之言,希望能为生鲜电商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路吧。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