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理财炒股中招 说说你遇到的“糟心事儿”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稿件 本报记者 陈美 面对众多的消费陷阱,有网友表示“没有最坑爹只有更坑爹。”自本报“3·15”消费维权立体化平台启动以来,通过微信投诉、吐槽的消费者络绎不绝,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了其中一些典型“案例”,把种种“套路”拿出来晒一晒,以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消费陷阱1 把当成理财存款卖 有不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稿件

本报记者 陈美

面对众多的消费陷阱,有网友表示“没有最坑爹只有更坑爹。”自本报“3·15”消费维权立体化平台启动以来,通过' 微博微信投诉、吐槽的消费者络绎不绝,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了其中一些典型“案例”,把种种“套路”拿出来晒一晒,以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消费陷阱1

把' 保险当成理财存款卖

有不少金融消费者向本报吐槽,买理财产品总想买个全功能产品。每次去银行,客户经理总是笑嘻嘻地推荐保险产品,将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或定期存款进行对比,尽说优点不谈风险,一不注意就中“躺枪”。

消费陷阱2

网上轻信他人' 炒股被套

股民小刘向本报反映,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个财经' 博客,发现该博主下的每篇文章都有网友点赞留言,于是联系了该财经博主。结果缴纳3600元咨询年费成为会员后,获得了推荐的股票 。不料买入后股票 连续下跌,小刘深套其中。

消费陷阱3

指定车险维修厂“套利

有消费者向本报表示,部分保险公司与汽车维修厂私下达成协议,在车辆损失查勘和维修过程中做手脚,虚报维修费用从中套利,进而在车主第二年投保时增加保费。

消费陷阱4

网购“中枪”卖家消失

消费者吴女士向本报反映,她在淘宝网以3760元的价格,买了两件被商家宣称为“白鸭绒”的羽绒服。在收到商品后,吴女士感觉货不真,价不实。

吴女士找到商家理论,对方却称退款太麻烦,让她先付款给出好评,再通过支付宝返还费用,同时衣服也不用退了。吴女士信以为真,就把钱打给了对方。但第二天,却发现卖家已被平台封停。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理财炒股中招 说说你遇到的“糟心事儿”》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节假日买理财产品划算吗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