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愿意持有该股10年,那就不要持有10分钟。"这是" 巴菲特用一辈子的投资经验凝结成的警句,但在" 中国资本市场面前这句名言显然已经失效,因为大量机构参与IPO申购的目的,就是为了持有"10分钟",并在上市首日抛售,而且他们真的可以赚到钱。
1月21日,8只新股首次上市,无一例外全部上涨,其中7只达到首日上市的股价涨幅极限,在股价遭遇炒作的同时,换手率居高不下,其中炬华科技的换手率达到了84.34%,流通股几乎完成了一次全面的换手。
而目前很难得出市场给予以上公司的估值是理智行为的结论,此轮IPO重启后,首只上市的纽威股份,在经历了首日的"风光"后,第二个交易日便跌停,1月21日,依旧跌势不改。
而新股股价的"过山车"现象,实际上早已被市场观察人士所预见。在纽威股份上市之前,北京大学" 证券与" 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对" 腾讯财经称,就目前的IPO游戏规则,新股在首日被爆炒不可避免。在他看来,首日上市规则理应修改,需要对首日上市的股价涨跌幅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从制度层面抑制市场的投机行为。
自IPO重启以来,机构无视公司资质热衷"打新",发行市盈率高企,上市首日遭遇爆炒,这些市场过往顽疾并未因新规出现而改变,而证监会自宣布抽查以来,也并未出现任何被公开处罚的机构。对于股市的困局,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监管者的"出牌顺序错误",是股市怪象的根源。
"打新"机构的投机狂欢已" 经开始,而监管者对此并非束手无策,因为调整游戏规则的主动权依然在握,出不出牌,这只是一个选择。同时,证监会认为,即使不出牌,"无形之手"也将显现魔力,市场的博弈结果需要较长时间来孕育,博傻者总有醒悟的一天。
疯狂的首日涨幅
几乎没有人怀疑新股上市的火爆局面仍将持续,特别是在纽威股份已经做出"榜样"之后,所有机构已经确认,上市首日的狂欢不会招致监管层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IPO游戏可以继续玩下去。
首只上市的纽威股份首日上涨43.34%,并未达到44%的上限,而1月21日上市的8只新股其中7股以最高价收盘,涨幅均超44%,唯一没有触线的炬华科技,上涨了18.67%,但换手率高达84.34%。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8只新股抛售方均以机构为主,买入方则多为游资,这意味着,抛售者多为参与IPO网上网下申购的机构,接盘者多为散户。 从纽威股份上市后的情况来看,接盘散户的收益前景并不乐观,纽威股份虽在首日上涨了43.49%,但后面两个交易日连续下跌,其中第二个交易日甚至出现跌停。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在此之前曾向" 腾讯财经表示,会里密切关注新股上市首日的市场动态。实际上,为了防止新股上市首日出现机构大量套现的投机行为,证监会与交易所专门在IPO开启前设置了一系列的规则,但目前来看,对投资行为的抑制并不如预想中有效。
2013年12月31日,深交所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等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与原有规定比较,此次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完善主要在四方面做了调整:一是将新股上市首日开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从发行价的900%以内调整为发行价的上下20%; 二是取消换手率盘中临时停牌指标;三是调整收盘集合竞价为收盘集合定价;四是调整复牌集合竞价为复牌集合定价。
在盘中竞价阶段,当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10%时,将实施盘中临时停牌1小时;当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20%时,将实施盘中临时停牌至14:57。
由以上规则可以计算得出,上市首日的极限价格应为144%倍的发行价,但若一个跨度较大的高成交价出现,可以一次性击穿44%的涨幅上限,1月21日,7只新股涨幅高于44%的情况恰属此类。
扭曲的市场价值观
证监会和交易所制定的游戏规则,是希望引导市场参与者在充分了解公司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的询价、竞价手段,完成对上市公司合理定价。但是对机构来说,赚快钱显然比帮助上市公司合理定价更重要。
多位基金经理、券商自营投资经理曾对腾讯财经表示,参与路演和研究公司招股书都是走过场,以上准备工作的目的不是研究公司的价值,而是制定一个能够成功获配的阶梯申报价格,确保网下申购能够成功获配。"成功获配比以什么价格获配要重要。"
这些机构投资者的底气,实际上来源于他们对新股首日上市表现的信心,他们并不担心较高的发行市盈率会导致无人接盘,因为在A股历史上,新股上市首日上涨的概率极高。
曹凤岐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操作A股市场80%资金量的散户投资者,多数并非理智的投资者,"很多人连市盈率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他们不管市盈率有多高,都会去参与新股炒作。"
在曹凤岐看来,A股市场的散户还需要时间成长,参与者的不理智与市场的不完善,还是需要在规则制定时进行保护与培育。
曹凤岐对腾讯财经表示,在IPO重启前,他曾参与新规征求意见阶段的讨论。他建议,降低首日上市的涨跌幅度限制,一种方案是直接在首日引入涨跌停板的机制,幅度可较其他交易日10%的限制有所放宽,可至15%;另一种方案是停牌的参考标的,不要以撮合价的10%、20%为基准,而是直接以发行价格的10%、20%为基准,这意味着首日上市的涨跌幅将被限制在涨跌20%以内。同时他认为应该取消最后3分钟集合定价的作法,在他看来,在大型计算机的帮助下,"最后3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技术进步导致规则对机构的限制有所减弱。
但据曹凤岐透露,这样的提议,在定稿时未被采纳,证监会担心首日交易量匮乏。不过曹凤岐认为,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交易量的问题,即便首日交易量受限,当买卖双方心理价格趋同时,会在未来逐步提升交易量,重要的是在限制首日涨跌幅后,机构的投机机会成本将上升,并且加大了投机收益的不确定性,可有效抑制"打新"投机行为。
等待时间玫瑰的证监会
对于股市的混乱局面,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监管者)把出牌顺序搞错了。" 黄奇帆表示,应当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再推多渠道股权融资让巨量现金进入股市,提振股市信心后,再启动股票 发行注册制改革。
相比上市前的一系列窗口指导和行政措施规范,这一次证监会颇为淡定,截至1月21日,尚未针对新股首日上市的规则,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但证监会在1月17日的公开表态颇值得玩味。证监会称,资本市场新旧矛盾交织,总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改革就是要在发展中循序渐进地解决这些问题。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所有的问题。改革的成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内相关各方的市场博弈才能体现,需要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观察和检验。改革的措施当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证监会对存在的问题正在抓紧研究,不断完善相关规则,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法。
市场将其解读为,证监会目前倾向于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过这样的表态也说明证监会没有放弃在必要时"完善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权利和责任。
据腾讯财经了解,证监会在IPO重启后的监管行为,主要针对的是"询价猫腻"等不法行为,而非遵守市场规则而产生的"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现象。有市场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在上市首日同样存在着帮助发行人抬价的"猫腻"行为。
证监会曾表态,市场化改革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更不允许哄抬价格,操纵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是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周证监会宣布对数十家机构IPO阶段的行为进行抽查后,未见有机构被公开处罚。如果能尽快找出不法机构,相信会有助于市场化环境的营造。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