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地方' 两会开完,最大的波澜是会前爆出的“GDP造假”事件,再然后就一切风平浪静。
不过,想也能想到,那么大的波澜,水面哪是说静就能静的?
地方两会最有价值的信息就是“账本”,这也是最让地方纠结的。所以,每年都是公布GDP的时候腰板挺直,晒账本的时候小心翼翼。
哪些项目该精确,哪些项目该模糊,总是要来来回回推敲、打磨好几次。
这些公开的数字表面看来枯燥无味,但对于局长这种有多年驾龄的老司机来说,里头可是干货满满。
这两年最热的词莫过于“' 土地财政”。中央多次强调要降低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我们选35个重点城市近几年的财政报告,以土地收入为切入点深挖,还真是挖出了点东西。
这儿先扔三块砖头出来——
以“移动金融”叫响全球的杭州' (楼盘),它的财政实在没有表面那么风光;
说不上好坏,老牌一线城市广州' (楼盘),它的' 房价未来5年都将停留在“二线”水准;
在这一波最严调控之下,真会有城市熬不住率先松动……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地方财政报告的“土地收入”一项中,它们与各地楼市构成一种“镜像”。
谁在裸游,谁在演戏,一切都一目了然。
01
老说土地财政,但地方政府到底有多依赖卖地,吃瓜群众心里真没多少点数。
业内常用“土地财政依赖度”,也就是用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来进行分析研究。
百分比越大,表示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越高。
不算不知道,一算真是吓一跳。看图——
当然,这毕竟是全国最热的城市,那些个三四线就算政府想卖地,都不一定有人接盘。
财政部没骗人。它今年1月25日公布说,201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超过5万亿,同比增长40.7%,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说好的调控呢?说好的房住不炒呢?
这两年土地财政依赖度在逆风中坚挺不倒的城市,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还有佛山' (楼盘)、济南' (楼盘)、珠海' (楼盘)、三亚' (楼盘)、福州' (楼盘)、无锡' (楼盘)、青岛' (楼盘)……
虽然政策有滞后效应,但不得不让人怀疑,地方上是不是留了一手。限价也好,限购也罢,本质上只是把卖地的冲动挪到了背后,根本没有消除。
最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上遇到了杭州和广州!这两座城市平常可是大家眼中的一股清流啊!
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02
全国GDP超万亿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之外,就是天津' (楼盘)、苏州' (楼盘)、重庆' (楼盘)、武汉、成都、杭州、南京' (楼盘)、青岛、无锡、长沙' (楼盘)十座城市。
在这个强二线的俱乐部中,杭州是一座非常复杂的城市。
杭州,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的结构,健康到爆表。
超90%,意味着除了税收之外,杭州的各种行政收费、罚款少到了极致。或可以说,这个城市大约是中国最不扰民的城市,对企业吃拿卡要少,非常佛系。
但是,当我们在土地财政依赖度方面搜索杭州的身影时,我们发现数据高得吓人——

不乱收费,还要花钱,钱从哪里来?只能是卖地。最近3年,杭州在35个样本城市当中,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第三!拉长4年看位则列全国第2!
这个引领了' 中国互联网方向,甚至是中国未来的城市,民营经济、创业氛围充满了活力,连上海' (楼盘)人都甘愿来这里充当硬盘。谁能想到,杭州形象竟然大部分是由土地财政撑腰的。
杭州花钱为什么多?一,城建过猛;二,债务较高。
近几年,杭州的基础设施' 投资力度非常大,画风一日一变。

以2015年为例,
高投入当然就意味着高负债。当年举的债,含着泪也要还完。
这方面,杭州公布得有点含糊。我们能找到的最新完整数据是2015年,彼时杭州光是还地方债务本金,就要拿出656.11亿元,占了全市财政规模约32%。
于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卖地。反正,地都是地方的,只要符合城市规划纲要,只要在省里给的指标内,我爱咋滴就咋滴。
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几年,杭州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依然会高居不下。
在供给方面。虽然主城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建设用地与全域土地面积的比值)已超过了国际30%的警戒线,但全市的开发强度只有13%左右,比起上海、深圳' (楼盘)这些地方是低得不要不要的,供给存在很大的空间。
在需求方面。2020亚运会越来越近、民生工程刚性支出,轨道建设嗷嗷待哺,诸多张嘴都要求土地出让必须高歌猛进。
在大量的土地供应之下,面包一多,面粉就不会贵到哪里去,杭州的房价会保持平稳状态。别说厦门' (楼盘),就是要全面赶超广州都不容易。
杭州距离它的一线梦,还有一段小距离。
03
最近一年来,关于一线格局大洗牌的争论甚嚣尘上,广州被认为是那个最有可能掉队的城市。
从数据上看,2015年-2017年,广州土地财政依赖度平均68%,在样本城市当中排名第9。而北上深只有为37%,26%,24%,排在倒数。这说明,广州是一线阵营中唯一没有走出土地财政怪圈的地方。

问题,出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个分母身上。
自2010年以来,广州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在一线城市当中垫底,北上深用了5、6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翻一番的小目标,而广州至今还有一段距离。
根据各地的统计年鉴,广州虽然贵为一线城市,但全市税收收入仅为1055.2 亿元(2016年),分别只有北上的23.7%、18.8%。或许这并不让人惊奇,毕竟北上的经济体量非常大。
广深放到一起就更清楚。
广深的GDP相差无几,但广州的税收收入只有深圳的41.6%;
不仅低于天津、重庆,还落后苏州。
不过话又说起来,广州也是有点小委屈。除了苏州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直辖市、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出生的时候都含着金钥匙。这几个地方的财政收入除了伺候中央外,剩下的基本都归自己,而广州还要上缴给省里边,去照顾粤东西北的小兄弟。
宝宝心里苦啊,为广州心疼十秒钟。
为了不从一线滑落,继续保持区域竞争的优势,广州会有很强的动机在土地出让上做文章。
一,它没有北京上海那种“国有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政治红线。
二,它也不像深圳那样无地可卖(后者土地开发强度49%),有着南沙、黄埔、花都等广阔的后花园。
可以预见,在' 房地产行业的下半场,广州仍会沿着依赖土地财政的惯性前进,推出大量土地。基于前文分析的逻辑框架,广州也会保持住平稳的房价。
因此未来好几年里,广州的房价都不可能追上同为一线的北上深,其价差会保持高位震荡,甚至不排除会继续拉开距离。
04
欣赏完广杭的账本,我们最后来聊一聊财政与楼市调控之间的暧昧关系。
自2016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进入史上最严调控,全国近110个城市/镇发布了270多次调控政策,其中就有45个城市限购。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土地财政依赖度越大的城市,其首先放松限购的可能性就越大。
限购——土地出让收入减少——阶段性的土地财政危机——为了不失血过多地方选择救市。
这种逻辑在历史上屡次得到验证。
2013年2月,中央出台国五条,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大为升级,多地楼市进入冰冻期。一年半之后,46个限购城市中有36个城市捱不住,仓惶放开限购。

以南京为例:
去年5月,对硕士放开限购
去年12月,在本市就业创业的高职、大专以上学历不限购
今年1月4日,40岁以内本科生可直接落户买房
这种以人才新政为幌子的画风好不清奇,既能落得一个爱人才的美名,又能给土地市场松松土,真是大大的有才华。
在早前的文章中,我们就提到目前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大,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中央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的力度不断加码,地方融资渠道要么缩紧,要么受限。唯一能速来钱的方式,就是想办法卖地了。
短期内,虽然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租赁市场,但可部分代替土地财政的房地产税还不可能那么快落地,所以大家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很难改变,仍会继续持续下去。
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一轮新的调控中,谁最有可能率先撕开更大的口子?我们认为,当一个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的城市同时爆发以下特征时:
一二手房价倒挂
地王迟迟未动工或捂盘
土地出现流拍或者溢价率走低
说明开发商处于观望状态,入市意愿较为低迷,土地市场有步入下滑的征兆。长久下来,地方政府有可能会扛不住。结合三个特征的新闻一排查,有几个城市就上了名单,分别是南京、合肥、杭州、武汉。
接下来会怎样,你懂得。
谁会成为下一个兰州' (楼盘)。我们等着瞧。
附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最严调控下,还有城市不得不拼命卖地,这份土地财政榜单让人尴尬...》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