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创' 置业2017年合约销售表现一般,业绩会上提出三年销售目标3200亿,三大城市圈将为重点贡献区域。2017年拿地态度积极,一级' 土地业务增长迅速,但企业短期债务面临压力。

首创置业以住宅开发、奥特莱斯综合体、城市核心综合体和土地一级开发为核心业务线。通过综合营运及各业务线的互相协同,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竞争和规模提升。在2月27日业绩会上,企业提出未来三年销售目标3200亿,在2019年达到千亿房企的愿景,并且划分以三大城市圈为重点的未来土地' 投资方向,但土地储备不足和债务压力会是影响首创达标的阻力。
1
业绩:销售增幅表现一般
2017年,首创置业实现合约销售金额558.5亿元,同比增长22.7%;销售面积240万方,同比上涨6%。2017年签约均价超23000元/平米,同比增长15.8%。销售金额和均价上涨主要得益于高端项目的增长,年内着力打造的天阅系高端产品线符合市场需求,天阅系列的签约均价都超过8万元/平米,带动了销售业绩的突破。其中北京' (楼盘)首创天禧项目签约价格更达到18万元/平米。
在销售目标上,公司提出三年销售目标,2018年750亿,力争800亿、2019年达到1000亿、2020年达到1400亿的合约销售,复合增长率在35%以上,一改过往保守的作风。公司全年将备货1120多亿元,其中2017年底货源有400亿元,新推货源有720亿元。2017年企业去化率是65%,2018年目标为71%,按照2018年750亿销售目标,全年去化率只要达到67%便可完成。

海外地产稳定增长,业绩贡献率基本不变。在海外地产方面,公司继续深耕澳洲,项目主要集中在悉尼和布里斯本。首创于2014年首入澳洲,次年与澳洲当地开发商Dyldam合作开发3个项目,实现销售额51亿元,2017年则在澳洲业绩增长到72亿元,同比增长23%。
投资:拿地速度明显加快
在2019年要跻身千亿房企的目标下,首创明显加快了拿地的脚步,拿地规模远超往年。2017年,首创新增19个土地项目,新增土地金额367.6亿,同比增加103%;新增土地总建筑面积318.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92%。其中国内地产开发有16幅地块,海外地产有2幅地块,奥特莱斯有1幅地块。

商业:奥特莱斯扩张速度加快
在商业地产上,首创持续扩大奥特莱斯的规模。企业旗下的商业地产平台首创钜大,18年奥特莱斯扩张的脚步有所加快,预计明年4个项目开业。包括17年2个于昆明' (楼盘)和郑州' (楼盘)的新增项目,全国总计布局14个项目。加上杭州和南昌' (楼盘)的新开业项目,现在企业一共有6个已开业的项目,共实现全年营业额近32.4亿,同比增长35%;总收入5.12亿,同比下降49%;租金收入为2.24亿元,同比增长15.4%;净利润3.79亿,同比下跌近16%(根据2017年首创钜大业绩发布会公布数据)。总收入减少主要由于西安' (楼盘)首创国际城进入尾盘销售阶段,交付面积减少所致。
值得一提,首创钜大的电商平台“巨MAX”微商店正式上线,同时“巨MAX”线下体验店已于北京房山开幕,开启了中国第一家奥莱业态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店,达到线上销售与线下门店形成优势互补效应。
另外,首创钜大积极研究REITs 产品,以实现 「投-融-营-退」商业循环发展。目标是建立可持续资本循环平台,完成从「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首创钜大继续向“五年二十城”的战略目标迈进。除现时十四个已布局的城市以外,首创钜大也在筹划另外七座城市,分别是上海、天津、南京' (楼盘)、厦门' (楼盘)、福州' (楼盘)、太原' (楼盘)、大连' (楼盘)。在2020年实现“五年二十城”的目标。
盈利:营业收入稳定上涨
2017年,首创实现总收入212.9亿,毛利60.7亿,分别同比上涨约5%和74%。其' 中房地产(' 000736,' 股吧)销售178.5亿元,同比下跌约9%,营业收入实现增长的同时,' 房地产销售收入出现轻微下滑。17年净利润为27.9亿,同比减少2.3%。显示出首创近年来虽然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但盈利能力一直处于偏弱水平。
一级土地开发增长迅速,主业务收入表现一般。2017年,首创置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11.3亿,同比增长4.7%。增幅的主要来自一级土地开发收入出现爆发性增长,2017年收入达到29亿,相较2016年的2.6亿收入,同比增长接近11倍。值得一提,受上海和天津的销售下降的影响,主业务中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同比下跌8.9%。
财务:短期债务压力较大
首创的短期债务占比迅速增长,短债压力相对较大。自13年以来,首创的净负债率一直上升,截止16年底已达到132%,17年底净负债率同比下跌10个百分点至122%。但净负债率依然高出60%-80%的安全值,从企业的债务结构来看,截止17年底,首创置业现金短债比为0.82,虽然企业手持现金210亿,但未能完全覆盖短期债务,短期债务偿还仍有一定压力。2016年长短期债务比为2.22,但2017年降低为1.35,代表17年企业新增的债务主要为短债,反映企业短债的压力相对较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克而瑞地产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想了解更多关于《首创置业:2019年冲千亿值得期待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