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 英国高等艺术学府,荣获艺术硕士学位,性格独立,风趣幽默,父母均为知识分子,34岁的海归女艺术家郭盈光自认为条件还不错,充满自信地去公园相亲角为自己征婚,没想到却被大爷大妈疯狂鄙视。
也有大叔叹息:“
这就来晚了。早3年,都排好长的队。”
更有为她的高学历着急的:“你看她读到硕士,没什么用。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读个大专、本科就蛮好的。嫁出去,嫁完生个小孩,也挺稳定的,多好。”
更夸张的是一位大爷的形容:“在这里,男的就是银行卡,你有钱,你就可以买房子,所以女的就是房产。你看她,长得还行,又没结过婚,这个房型还可以。但是她年纪大了,所以她这个房子在郊区。”
“条件”好的男女
在大爷大妈眼里,“条件”好的女人是这样的:
年龄在25岁上下,肤白貌美气质佳,身材好,会做饭,性格随和。
学历本科、大专最好,硕士可以考虑,博士就算了,太能干、太聪明,自己儿子会hold不住。
家庭背景不要比自己差太多,怕对方图自己点儿啥,也不能比自己好太多,担心自己儿子在婚姻中没有尊严。
薪酬也最好围绕自己儿子的薪酬上下浮动,但不要上浮或者下浮太多。
其中,年龄是硬指标,再大也不能超过30岁,因为超龄就是高龄产妇了......
“条件”好的男人标准与女人就相去甚远了:
工作稳定是最重要的,最好是体制内吃皇粮的。
年龄只要没超过35岁,都不算大。
薪酬当然是越多越好。
有车有房,父母有退休金或者社保,不会成为孩子负担最好。
学历不怕高,海归博士最吃香。
择偶就是择条件
在相亲角的父母眼里,所谓择偶就是择条件,条件满足了咱们再接着谈,条件不合适直接就被pass掉。
什么有趣的灵魂,有共同语言,不存在的。
男人被物化成车子、房子、存款、学历,女人则被物化为生育机器、免费住家保姆、性用品。
基于此,海归女艺术家被大爷大妈鄙视也是有据可循了。
为什么大爷大妈一上去就问她的年龄,知道她的年龄之后反应那么大,完全无意识地忽略了她其他优秀的地方?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父母眼里,生育是最重要的事。34岁已经错过最佳生育年龄了 ,要是再谈个恋爱结婚,生子的时候差不多就是标准高龄产妇了,传说产妇年龄大体质不好,不利于繁衍健康的后代。
女性高学历、高薪酬不被看中的原因是高学历、高薪酬意味着工作忙,没时间或者不甘于花时间生育、照顾孩子和家庭。
为什么他们又看不上工资太低或者没工作的女性呢,因为那意味着会成为儿子的负担。他们觉得女人学历不用太高,工资不用太高,能养活自己或者贴补一下家里减轻儿子的负担,顺便把生孩子、带孩子、照顾自己儿子的工作也一并干了。这样的女人比较弱势男人好掌控,不容易“翻船”。
肤白貌美气质佳,身材好就典型地从男性视角将女性物化为高档性用品了。
所以学历不用太高,工资不用太高,不要太能干,但身高不能太矮,长得不能太丑,年龄不能太大,家境不能太差,性格一定要好......
女性优劣以是否能更好地繁衍后代、照顾家庭,男人是否好掌控作为判断标准。像《迷雾》中的大女主那样的女人是绝对不行的。
男人就不同了,女方父母觉得一个男人事业有成几乎可以遮掩一切缺点,才不管你看不好看,高不高,性格好不好。
话说,还是女方父母要求简单,一句话,有钱、很有钱、非常有钱就行。
爱情不能当饭吃
在这里,择偶成了择资源,婚姻成了一场资源整合的买卖,因此很多父母会在替孩子写的征婚广告上加上“不与老人同住 老人有退休工资医保社保”等优化自己孩子的资源,以便孩子找到更好的可以匹配的对象。
是没有感情一说的,soul mate简直是天方奇谭。只要条件合适就可以按住两个年轻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送入洞房,门一关,等着抱孙子,他们的心病也就去除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也算完成了。
我有一女朋友前些年被父母催婚催到快精神错乱,只要一见到她,妈妈就会唠叨:“你找个条件差不多的就把婚结了吧。再过几年孩子都生不出来了。老了独居,死在房间里臭了都没人知道。再说,你早点结婚生孩子有个家,我们的任务也算完成,也不担心我们死后你没人照顾了。”
而且最爱用他们那代人的婚姻来打比方:“你看我们那一辈哪有什么自由恋爱,都是媒人介绍的,处一处还将就,然后结婚了,不也生了你,过了一辈子吗?”殊不知,儿女正是不想像他们那样吵吵打打无情无爱地过一辈子啊。
在他们的心目中,凑合凑合,把这辈子混过去就算完了。孤独是可怕的,单身是可耻的,歪瓜裂枣的,只要有个人在身边就行。哪怕是两个人每天干仗呢,只要不一个人呆着就行。过日子不就是穿衣吃饭,关灯睡觉生孩子养孩子那回事儿嘛。
跟谁还不能将就着过了?爱情?爱情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啊?
最可怕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是他自己一生过得相当不称心,没有成为孩子可以模仿的榜样,却端着过来人的姿态告诉你:
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走的路比你过的桥都多。人生就是这样的,你不要瞎折腾,寻觅什么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也是婚姻。
但他不会告诉你没有爱情的婚姻日子有多么难过。
相亲角里没有爱情,只有算计
有记者去成都人民公园采访常在相亲角溜达的一位大妈,问她:“那最后,他们找到爱情了吗?”大妈噗嗤一笑,答道:“
很少有人来相亲角找爱情,就像没有人会真的在夫妻肺片里找夫妻。”真是一个只有成都人才懂的绝妙比喻。
相亲角成功率极低,更不要说能找到爱情了,那么大爷大妈们甘愿牺牲跳广场舞的时间整日端坐在公园的一个名叫“相亲角”的角落里,试图为自己的儿女觅得佳偶,只能说他们的老年生活太无聊,精神无所寄托,以此打发漫长时间。
有人就说了:“在这种相亲角'相亲'的爸爸妈妈们,可以看做一个智商筛选机制:凡是靠爸妈来这里相亲的男生女生,别娶,别嫁。”以“条件”,尤其是物质和一个人的外在作为先决条件择偶的父母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来呢?
可能是一个“巨婴、精明、贪小便宜,不会有感情和情趣,智力有缺陷”的人,这样的人绝对算不上优质爱人。就算孩子不是这样的孩子,摊上这样的父母,估计婚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的吧。这样的父母和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远远看见了最好绕道走才不会掉进坑里。
侯虹斌老师说得好:“婚姻,要门当户对,没有问题,但婚姻是爱情、性、经济合作的复合结构。经济只在其中占一小部分。完全忽略经济,固然会引起一些矛盾;但光有爱情和性已经可以享受美妙的一段人生了;这两者若再坚固一点,还能同甘共苦,度过难关。”
很难想象按照大爷大妈的标准筛选出来配对的对象彼此有几分真心,能够携手走过跌宕起伏的人生路。
愿父母将我们当做人
说起来也是可悲,从小到大似乎父母从来没有将我们当做一个有尊严,有感受,有想法的人来看待。小时候,我们听得最多的教训是“要听话。”长大了,父母又催促我们“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要结婚。”
实际上,哪有该结婚的年龄呢?是谁规定到了什么年龄就必须要结婚生孩子,不如此就必然不幸福呢?
通向幸福的路有千万条,难道我们不可以选择自己认为趋向自己想要的幸福那条路吗?
当我们被父母物化为几十个字打印在一张白纸上,摆在地上、挂在树上展览,供人围观、品评、挑选的时候,他们可曾将我当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感觉有尊严的人?
想对父母说一句,亲爱的爸爸妈妈,请放开我们,我们会以自己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想了解更多关于《上海相亲角大妈比北京大妈更势利,34岁海归女是“贬值的郊区房...》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