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迅雷十年慢跑 IPO受阻后的两年来如何造血求生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迅雷成立于2003年1月,2009年开始盈利,从成立到盈利经历了6年的时间。自上次IPO受阻,目前迅雷用户约4.6亿,每月活跃用户为3亿,其中付费会员超过400多万,每位会员单月收费10-30元不等,付费会员是迅雷的主要收入。现在,迅雷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增值付费用户平台。 <BR /> 成立于2003年1月,2009年开始盈利,从成立到盈利经历了6年的时间。自上次IPO受阻,目前用户约4.6亿,每月活跃用户为3亿,其中付费会员超过400多万,每位会员单月收费10-30元不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迅雷成立于2003年1月,2009年开始盈利,从成立到盈利经历了6年的时间。自上次IPO受阻,目前迅雷用户约4.6亿,每月活跃用户为3亿,其中付费会员超过400多万,每位会员单月收费10-30元不等,付费会员是迅雷的主要收入。现在,迅雷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增值付费用户平台。

" 迅雷成立于2003年1月,2009年开始盈利,从成立到盈利经历了6年的时间。自上次IPO受阻,目前" 迅雷用户约4.6亿,每月活跃用户为3亿,其中付费会员超过400多万,每位会员单月收费10-30元不等,付费会员是迅雷的主要收入。现在,迅雷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增值付费用户平台。

8月14日,迅雷创始人兼CEO邹胜龙在2013中国" 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将低调的迅雷再次带入公众视野。自上次IPO受阻,两年来迅雷发展的如何?创业邦采访了迅雷董事兼高级副总裁黄芃。

答案是还不错。目前迅雷用户约4.6亿,每月活跃用户为3亿,其中付费会员超过400多万,每位会员单月收费10-30元不等,付费会员是迅雷的主要收入。现在,迅雷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增值付费用户平台。

黄芃告诉记者,迅雷成立至今已十年。十年间,迅雷做了什么?上次IPO受阻后,迅雷不但没有断粮反而活的更好,为什么?迅雷是如何做到持续发展的?又是如何应对企业成长中的常见问题的?

迅雷十年慢跑 IPO受阻后的两年来如何造血求生

迅雷董事兼高级副总裁黄芃

十年磨一剑从专注下载到布局网民娱乐

迅雷的商业版图构建步步为营,起步于下载工具,并在下载加速的基础上升级战略一分为三,横跨下载、视频、游戏领域,组成云加速大战略。

(1)起步于下载工具,专注做下载加速

迅雷给用户最深刻的印象是下载。与迅雷同期的下载工具有快车、电驴、BT等,但现在活的最好的可能还是迅雷。目前迅雷已覆盖了大概97%的宽带用户。迅雷能存活至今一方面是因为它从最开始就采用分布式云计算技术,这一技术是现在云加速的雏形和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不断摸索用户需求,关注市场变化,并根据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一直专注的做云加速服务。

“迅雷的两个创始人邹胜龙、程浩都是工程师出身,他们是一行代码一行代码自己写出来的。而且过了两年发现这个代码不能满足用户需要,不能满足市场环境,就重写一次。迅雷的十年坚持,很多故事是外面所不知道的,我们一直这样做,做到今天。”黄芃这样描述迅雷如何走过十年。

(2)转变单纯下载形象 发力云加速战略升级

当将一个点做实之后,迅雷很自然的不在满足于单纯做下载。迅雷在已有业务和数据的基础上,将原有的下载扩展为下载云加速、流媒体加速(云播)、端和云的交互数据加速即网游加速三个部分。这些技术都以最初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为基础,最终发展并构成了现在迅雷独特的云加速技术。云加速技术成为整个迅雷大厦的基石,也是得以盈利的根基。

目前,在云加速技术的基础上,迅雷研发出了多款跨平台多终端的应用产品。从不同技术分支的维度,基于下载加速的有大文件传输,也就是现在的迅雷7下载工具;基于流媒体加速技术的产品是云播,这一产品为增值服务,开通会员后输入视频的链接或BT种子就可实现在线观看,省去了下载环节;以交互数据加速为基础的产品是网游加速器,用于游戏玩家的网游加速。

迅雷十年慢跑 IPO受阻后的两年来如何造血求生

迅雷在" 互联网大会上展示云加速技术(创业邦/图)

从多终端的维度,迅雷的下载工具和云播产品在PC端,手机端,PAD端,和智能电视端都有涉及。但是网游加速器还只支持PC的端游和页游,未来将支持手游。

 

1">2">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细数创业公司容易掉进的那些陷阱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