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每日投资事件】今年已有8家公司IPO出局 上市现退烧迹象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在今年以来的10个交易日中,就有8家公司终止审查。与2012年相比,这个数据可谓惊人,毕竟去年全年终止审查总数是68家。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这么短的时间就出现了8家公司撤退,可能意味着很多企业在去年下半年就萌生撤退打算。 <BR />     证监会在审企业年内首降 二季度或刮撤退风 “这个撤退的速度应该是比较惊人的!”面对IPO在审企业撤退,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在今年以来的10个交易日中,就有8家公司终止审查。与2012年相比,这个数据可谓惊人,毕竟去年全年终止审查总数是68家。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这么短的时间就出现了8家公司撤退,可能意味着很多企业在去年下半年就萌生撤退打算。
 上市现退烧迹象 今年已有8家公司IPO出局
 
 证监会在审企业年内首降 二季度或刮撤退风

“这个撤退的速度应该是比较惊人的!”面对IPO在审企业撤退,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在审企业总数首次出现下降,已经有8家公司退出IPO队伍。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地证监局都在密集召集在审企业高管、中介等会议,讨论IPO专项审查。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专项检查时间安排,预计今年二季度将出现在审企业撤退浪潮。

上市现退烧迹象 今年已有8家公司IPO出局

IPO现退烧迹象

超过800家的IPO队伍被市场认为是A股近期上涨背后的不定时“炸弹”,而且去年最后一周出现爆发式增长。不过,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7日,排队IPO企业为876家,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有8家公司提前出局。

2013年刚刚开启,沪深两市IPO在审企业数量在短暂飙升后出现退烧迹象。

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首发申报企业情况,到今年1月17日为止,沪深两市包括已预披露、初审中以及已过发审会等在内的拟上市的企业为876家,其中创业板为338家,深市中小板为363家,而计划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公司为175家。

自去年2月1日证监会首次公开披露IPO在审数据以来,排队企业由最初的515家扩容到目前的876家。这也就意味着,不到一年的时间,拟上市公司暴增70.10%。以至于新股发行的“堰塞湖”引起包括证监会在内多方关注,多个为分流IPO压力铺垫公司也陆续展开。

同时,记者发现,在今年以来的10个交易日中,就有8家公司终止审查。与2012年相比,这个数据可谓惊人,毕竟去年全年终止审查总数是68家。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这么短的时间就出现了8家公司撤退,可能意味着很多企业在去年下半年就萌生撤退打算。

财务检查料吓退不少企业

记者了解到,包括天津、浙江等在内的多地证监局密集召开会议,讨论辖区拟上市公司专项检查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专项财务检查将会吓退一批企业。根据时间安排,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左右将出现大量在审企业自动退场。

“企业IPO最大的问题就是财务问题,而这成为证监会本次活动打击的重点。预计会有不少企业因此出局,估计会在二季度爆发。”某大型券商投行部工作人员昨日告诉本报记者。他指出,虽然今年以来,已经有8家公司撤退,但这并不是因为财务专项检查。“IPO撤单不是说撤就立马能撤的,估计都要经过董事会讨论,保荐机构给建议。还要向证监会申请等等。这些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不过,根据证监会安排,今年3月31日为自查最后期限,真正因财务专项检查而出局的企业可能在二季度集中爆发。”这位投行部人士认为。

上市希望渺茫 企业希望“被收养”

由于目前证监会新股发行停滞,导致拟上市融资的企业不仅无法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还将耗费精力财力来应付多种检查。因此,不少企业希望被别的企业收购,以实现" 证券化的目的。根据证监会官员透露,目前IPO排队企业中,已有10多家公司提出被并购申请。

据《上海" 证券报》上周五报道,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主任欧阳泽华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座上表示,目前部分IPO排队企业面临不再满足IPO标准的可能,或不愿继续排队,而选择被并购的方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现在已有十多家企业提交项目申请。欧阳泽华指出,当前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并购交易非常难,但并购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初步预计,目前市场开始出现并购浪潮的拐点,市场存在大量游资在寻找新的投资项目,而并购是最佳选择之一。

IPO审查力度加强九家公司"退场" 评:或改变IPO圈钱现状

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IPO在审企业财务核查启动半月有余,已经有9家公司选择“退场”。从终止审核企业情况来看,涉及行业五花八门,既有信息技术服务、有色金属、饮料制造、化学原料行业,也有节能及新型元器件等行业;国信证券、国泰君安、" 招商证券、中信建投、" 宏源证券投行实力颇为强大的券商“中招”;地域更是覆盖北京、浙江、福建、山东等多个省市。多家投行表示,自查力度之大、内部审核之细、时间之紧迫前所未有。

IPO审查力度加强 部分公司落马

赵先卫:启动半个月来,九家公司终止了审查,这次证监会对业绩审查的力度或审查范围比较大。从以往整个市场来看,我觉得证监会在IPO方面的门槛或监管力度的确需要加强。

虽然目前数据只有九家公司,样本数量还非常有限,但是投行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这次财务核查虽然是计划上市公司的自查,加上监管部门的抽查,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必将是一场覆盖全部排队企业的地摊式排查,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躲过这场旋风。而且市场人士透露,绝大多数面临终止审查的公司,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业绩问题,因一些意外因素终止审查的只占了极少数。

赵先卫:证监会审查并不是才开始,这九家公司终止审查是最近才出来的,也就是说证监会在业务审查过程中力度或监管要求非常高。第一个,遵义钛业在注册生产过程中,经过了差不多五年时间的上市申请,在五年上市的过程中,这次主动撤回也是由于业绩问题。延长整个上市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绩自然而然也随着行业问题变脸。以往整个上市过程中,投资者非常诟病的是为了上市把业绩做的非常漂亮,一旦上市之后,业绩出现大幅度转向,或马上出现暴亏。现在一方面是靠时间来检验;另一方面,证监会在上市审查中也从细节方面,包括一些关连交易方面加大了力度。这次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整个力度执行下去,可能后期还有一部分公司会纷纷落马。

IPO审查风暴蔓延 中小企业私募债征信问题成焦点

IPO审查风暴已开始向中小企业私募债蔓延。1月16日,中国
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承销业务尽职调查指引》(下称《指引》),《指引》要求券商加强私募债券承销业务尽职调查工作。

《指引》明确了证券公司要通过访谈、查阅、实地考察等方法,对申请以非公开方式发行债券的中小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进行调查,以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过程。

特别是对调查企业及其管理层、实际控制人的信用记录方面更加严格。比如查阅纳税凭证、借款合同与还款凭证等," 咨询律师或法律顾问,必要时查询中国人民" 银行征信系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地方政府的中小企业综合信息系统等公共诚信系统,调查企业是否存在逾期借款、未偿还已到期债券等不良信用记录,了解企业的诚信状况。

“中小企业私募债主要面对的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道德风险。如今,我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承销面临的压力也更大了。”1月17日,华南一家券商债券事业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直言,“《指引》出台之后,我们往后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做发行企业基本面的调查。”

而另有券商债券承人士表示,《指引》出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私募债发行质量,减小违约风险。但是,此举也会进一步降低券商对于中小企业债承销的吸引力。

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证监会决定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以来,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小企业私募债共筹资84.1亿元。

征信问题成调查焦点

前述债券事业部负责人坦言,私募债的信息披露明显不及公开发行债券的情况,大部分缺少主体评级或债项评级。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普遍存在信用较低、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缺点。因此,征信问题调查将成为尽职调查的重中之重。

其主要背景在于,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对发债主体要求相较企业债、公司债等要宽松许多。如中小企业私募债对发债主体的净资产和盈利状况均未作明确限制,发债门槛更低。而当前企业债、公司债等对发行主体均有“归属母公司净资产大于12亿元”,以及“最近3年持续盈利、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债券1年利息”等的规模和盈利要求。此外,中小企业私募债也不受发债规模不超过企业净资产40%的约束。

“可以说,中小企业私募债高风险的核心还是在于信用风险,即存在到期不能兑现的风险。为此,我们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做发行企业尽职调查以及配备专业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该人士表示,“一旦私募债发生违约,将会导致连锁反应,对整个债券市场造成冲击,也会加大私募债今后发行的成本和阻力”。

本报记者在采访当中了解到,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准入资格,多数券商在实际操作当中都认可发行后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5%这一条“红线”;至于净资产方面,一般券商要求不超过净资产的一倍,如果有担保则更好。

不过,发行额度和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券商对此没有任何要求,个别券商会要求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净利润低的发债企业能够覆盖一年或者两年的利息。

券商承销赚吆喝

事实上,除了在发行初期受到市场热捧以外,如今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已基本归于平静。而对有份参与承销的券商而言,更多是赚取吆喝。

据本报记者了解,券商目前收取的私募债承销费用约为募集资金的1%左右。但由于私募债发行规模普遍较小,券商的实际收益并不高。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发行的私募债中规模最大的为2.5亿,而最小的只有0.1亿。如此算来,最多的一笔也就250万元的承销收入,如果扣除人工等费用,券商在其中的承销收益并没有多少。

不过,券商眼热的并不是眼前私募债承销的这笔费用。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眼下虽然承销收入低,但我们看中的是与发债主体未来如IPO等潜在的合作机会。”前述华南一家券商债券事业部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承销格局中,已经出现明显的南强北弱的态势。

如尽管" 中信证券已经成为债券承销" 龙头,2012年至今已承销了132家债券发行。但是," 中信证券迄今仅承销了一单中小企业私募债。与此同时," 中金、银河以及海通等3家大型券商更是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相比之下,目前位居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前五的券商均是以承销小盘股见长的券商。截至目前,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微博]、国泰君安、中信建投、广发证券等5家券商承揽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数量分别为10家、8家、7家、6家、4家。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iPhone越狱团队:黑客如魔术师 已实现iPhone 5越狱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