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消息 中信出版社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黄锫坚在其华尔街日报专栏发表评论文章,全文如下:
说起来有点讽刺,一家媒体公司,其产品获取的眼球,甚至没有它自己获得的眼球多。酷6就是一家这样的公司。创办至今,流量一般,新闻不断,故事高潮迭起,悬念丛生:在视频网站的烧钱比赛中,酷6一直落后于" 优酷和土豆,到弹尽粮绝之际,竟绝处逢生,被" 盛大“抄底”收购,完成和" 华友世纪的合并,一跃而成国内首家上市的视频网站。不过,酷6的过山车之旅还没完。今年3月,在难堪的业绩报表下,CEO" 李善友光荣退休。两个月后,又上演了正在进行的裁员风波。
如果纯粹以资本的眼光考察,这一切都顺理成章。酷6传媒2010年亏损高达5150万美元,超过营收的2.5倍。在3月的财报会上,酷6高管预期,现金储备还能维持两三个季度。没完没了地输血," 盛大的耐心已经消耗殆尽。早在2010年初,在盛大的支持下,酷6扬言将投资3亿元用于正版内容采购和购买带宽。而在今年4月,盛大又通过认购股票 ,为酷6输送1亿美元。盛大认识到,必须通过自己的人来止血,此次裁员就是序幕。
风波仍在继续,而人们的反思已经从人事斗争延伸到对盛大棋局的疑惑。" 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就认为,酷6裁员折射出盛大“车太大,发动机太小”。核心业务与各业务线间缺乏配合,加上核心层和旗下公司管理层目标不一致,最终导致矛盾爆发。
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是一个善于造梦的人。早在2004年,盛大就想通过“盒子”完成从" 硬件、" 软件到内容的通吃。按陈天桥的设想:" 互联网上的内容,包括" 网络游戏、新闻资源、互联网音乐、视频、影视,都可以通过“盛大盒子”进入客厅。通道可能是互联网,也可能是广电网,还有无线网,或是卫星传输。
尽管盒子计划夭折,但媒体帝国之梦一直萦绕着陈天桥。在2010年的一次采访中,陈天桥用迪斯尼2.0来形容自己的抱负:“我们会向他(迪斯尼)学习如何围绕版权进行全方位运作,区别是盛大不仅以电视为传播通路,我们以互联网作为传播通路,三网合一之后,以更多的传播通道进行传播。或者可以说,盛大是迪士尼2.0。”
在陈天桥的棋局中,盛大涉足文学、电影、音乐、视频、游戏五大领域。" 网络游戏在战略上就相当于迪士尼的" 动漫,而" 动漫之外,迪士尼还有主题公园、ABC电视台。盛大则希望其他业务能够加速增长,在时机合适时,营收超过网游。
过去几年,陈天桥一直在用资本之手勾画这幅大图,在多个领域出击。当然,并非每条战线都凯歌高奏。视频方面,酷6显然是个消耗气血的战线。而在电影领域,盛大也在忙于人事斗争。与湖南广电合资的公司华影盛视,总裁龙丹妮已挂印而去。盛大控股的版权分销商盛世骄阳,则刚刚发生空降高管接替原CEO的变动。
要说盛大真正成功的落子,应该是网络文学领域。5月初,盛大文学已向美国证交会递交保密文件,寻求IPO,募资5亿美元。这个号称市场覆盖率高达90%的公司,并购了起点网、晋江文学、红袖添香、榕树下等七家中国文学网站,俨然已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绝对寡头。
盛大的野心不止于此,云中书城和锦书,已经有点亚马逊Kindle的架势。这是陈天桥从“盒子”沿袭而来的软(内容)硬(介质)兼施的思路。支付方面,还有盛付通在预先卡位。随着中国移动" 手机阅读基地的逐渐成熟,盛大文学年收入数亿,似乎并不夸张。在盛大棋局中,网络文学是打通互动娱乐上下游的重要节点。用陈天桥的话说,盛大文学的收入只是" 盛大游戏1%到2%的盘子,但是它的地位和" 盛大游戏是一样的。根据网络文学“星辰变”而制作的同名网游刚刚测试,而穿越题材的小说开始进入主流电视剧……
围绕版权全方位运作,这真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战略吗?恐怕陈天桥和他的团队也在困惑。
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互联网和媒体人士。在今日中国,互联网强者是渠道为王的模式。简单说来," 腾讯把持了人际网络渠道,百度占据了资讯和广告入口,而淘宝则主导了购物平台。
盛大是互联网大公司中的例外,陈天桥的布局表明,内容源和版权拥有者,是盛大希望控制的部分。或者说,陈天桥认定内容为王。不过,这一模式的成功,取决于多个条件,一是版权保护是否得力,二是竞争对手的实力。
在网络文学领域,盛大几乎没有遭遇对手,它几乎收购了所有大型网络文学网站。但是,在阅读领域,网络小说只是热血宅男们需要的快餐,而严肃文学、非虚构类图书,仍然是主流人群的需求。在视频领域,盛大只敢收购排名老三的酷6,在影视版权的争夺战中,它已经不敢和" 优酷、土豆、搜狐视频等来比着烧钱了。在大本营网络游戏领域,盛大游戏其实已在营收上落后于" 腾讯。
迪斯尼和媒体帝国,可能只是一个永远的梦。阅读、视频、网络游戏有着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竞争生态和受众人群,要把这几块内容统统纳入某个盒子,或者某个管道,盛大没有这样的实力和耐力。或许,盛大还是应该把核心业务和试验性业务分开。在那些依靠想象力而非业务协同而捏合的领域里,以资本身份快进快出,财务上不亏本就不错了。当年突袭新浪就是很好的例子。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