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阵急促的傍晚的夏雨,多少平息了一些炙热的大地的躁动。我闻到了一股浇灭悸动、臆想、阴谋与无奈的气息。
多么怀念,在春天里,阡陌田野流淌着的自然的味道。
从第二季度开始,A股就纠缠在2000点。俯卧撑,保卫战。2000点不知何时开始,被视为“生命线”,好像如果跌破了,天会塌下来。
不少投行人觉得,2000点是' 新股发行的必要条件。“国九条提直接融资,必须保证新股能发得出去。”今年再有100只新股上市,是某种意义上的任务吧。
600多存量新股,按照每周4只上会的节奏,据推测完成上市要到2017年。不少投行朋友这些天很焦急躁动,忙着6月底前预披,否则真遥遥无期了。
一个下午,接到三位市场人士来电,问询有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事情。
什么叫市值管理?什么叫有价值的市值管理?市值管理,该如' target='_blank' >何平衡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公众与整体社会的经济利益?
最近涉及机构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有一例。去年5月,' howImage('stock','1_601377',this,event,'1770') 兴业证券(' 601377,' 股吧)4亿股定增,9.88元一股。截至今年6月5日,兴业证券股价8.25元,加上去年每股8分钱的分红,目前股价相较定增价折让15%。
这无疑让一年前参与定增的十家机构投资者“火大”。' target='_blank' >汇添富基金、长信基金
、' target='_blank' >招商基金、泰达宏利、' howImage('stock','1_600837',this,event,'1770')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资管公司,都分别有约4千万、3千万的持股,计算下来浮亏就高达6000万、5000万。
参与定增的,很多走基金专户、' 券商通道。尽管如此,这些机构也难逃名誉、研究受损,以及看不见的潜在损失。' target='_blank' >齐鲁证券资管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
最近的一个“贴金报道”,讲到之前涉入光耀地产事件的财通基金。标题曰:豪情“定增王”:2013年以来中标53个项目猛赚24亿。
据统计,今年1-5月,约130家上市公司定增,实际募集资金2500亿元。超过50家基金公司参与其中178次配售,财通基金以17次排名第一,参与金额30多亿,浮盈约5亿。
一边是机构投资者专户的收益不菲,一边是机构投资者公募产品的囧。今年以来,虽然股指跌幅并不太大,沪深分别为-2%、-8%多点,但一批基金公募产品净值跌幅“轻松”超过10%。乃至目前在申报的公募基金,多为指数型产品类型。
作为机构投资者另一重要角色的证券公司,目前的境遇也不怎么样。
沪深两市不足1500亿的日成交额,给仍然依赖经纪业务的券商,以“靠天吃饭”的压力与自嘲。
如果今年股指变动区间大体推定,加上再有100只新股的保荐承销费,基本可以推断一众券商今年的盈利。一家机构,被轻易看到盈利厚度,哀莫如是。
你我尽可以用周期、转型之类的词语,看待基金、券商这类机构投资者的今天,但你我不能完全用这两个词,解释个体的巨大差异和优劣。试问,海通证券为何在2013年,净资本和净利润两项重要指标,首次超过' howImage('stock','1_600030',this,event,'1770')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编辑: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