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 howImage('stock','1_601788',this,event,'1770') 光大证券(' 601788,' 股吧)研究员邢庭志看空' howImage('stock','1_600887',this,event,'1770') 伊利股份(' 600887,' 股吧)(600887.SH)一事仍在发酵,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这位大胆的研究员发布看空伊利股份报告的背后,实为中国卖方研究领域的“浑水模式”(' 美国一家以挖掘上市公司问题并公开发布看空报告以此获利的第三方机构)。
事实上,这种声音的质疑逻辑也很简单,那就是邢庭志的观点实在与众不同且态度坚决,他本人为伊利股份给出的估值仅仅是11倍PE,而另一家同行业公司的估值却能达到40倍,这种反常自然容易引发市场更多的遐想。
另外,与浑水公司寻找涨幅巨大目标的特点相类似,伊利股份从2008年11月至2013年10月的五年间股价飞涨了25倍之多,即使是现在,相比2008年11月时,伊利股份的股价也还上涨了15倍。
看上去,邢庭志的确让人怀疑,但究竟其研究及发布报告的整个过程是否存在违规,自然会有监管部门去关心。不过我们认为,在千篇一律看多的上市公司卖方研究领域里,一篇典型的看空报告的出现也许是对我们的一次很好启发。
至今仍被多数市场人士看成是“泡沫”的' howImage('stock','1_600132',this,event,'1770') 重庆啤酒(' 600132,' 股吧)(600132.SH)乙肝疫苗项目,在2011年年底项目揭盲之前,几乎就没有公开的' 研究报告指出该疫苗项目不成功的风险,也正因此,项目揭盲之后的不理想结果导致了股价的连续跌停,这种现象现在看来的确有些匪夷所思。
偌大的市场中,难道就真的没有研究员对重庆啤酒连续多年讲述的“故事”有过怀疑?有了怀疑之后为什么不能够通过公开的报告表达观点,为自己的客户提出风险警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邢庭志看空伊利股份研究报告发布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众多机构竞相抛售伊利股份,如果说这份报告的立论完全站不住脚,机构们的行为又如何解释?当然这其中存在着研究员与机构事先“勾结”的可能,当日杀跌行为的出现也可能来自于机构们的羊群心理,但即使是这样,也值得好好反思。
再扩展开来说,虽然在对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和股指走向的卖方研究报告中,看多和看空的声音相对比较平衡,但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会经常听到一些对看空报告的质疑声音。
今年4月上旬,国内的卖方研究机构纷纷发布自己对于A股二季度的策略报告,其中安信证券的一篇《春来股市绿如蓝》提出了“二季度股市运行风险非常大,下跌幅度将超过一季度”的观点。本来看涨看跌都属正常,阅读报告的重点在于研究者得出观点的逻辑是什么,但安信证券这一次却被某著名网络媒体的一篇文章扣上了“A股最大空头”的帽子,并直指安信无视经济基本面。
看多看空都不是罪过。实际上,对于邢庭志发布报告的全过程是否存在违规,市场各方可能都希望得到一个答案,但在此之外,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增加一些容忍度,让我们的股市存在更多多元的意见,这或许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编辑: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