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也给昆明的钢市带来了一阵清凉。涨跌无力,钢贸商对钢市的描述;跌至成本,云南钢厂对钢市的定调。尽管说法不一,二者正面临着考验是毋庸置疑的,都在转变经营模式。钢贸商将主打由之前的批发转化成零售,而钢厂面临' 行情低迷和外来钢材对市场的占领加大了直销力度。
钢贸商转向零售
从最近三个月的昆明钢材一位一级代理商提供的' 数据来看,每个月每吨的降幅均在100多元。以昆钢三级螺纹钢内径为12-14mm的钢材来看,5月16日价格为3750元/吨, 6月16日为3660元/吨,7月14日的为3500元/吨。
尽管出现了每月每吨100多元的降价,但从昆明钢材市场的整体走势来看,昆明钢贸商李威(化名)还是将其最近三个月的表现定格在涨跌无力。李威说:“以短期的钢市来看,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大多钢材每吨的价格变化幅度均在一二十元,几乎没超过50元。”
据最新市场报告,最近一周,国内' 现货钢价综合指数窄幅波动,报收于119.82点,一周下滑0.1%。目前,钢材市场供需基本面未有明显改善。“从云南的情况来看,眼下正值雨季,一些工程相继停工,短期市场需求也将不会有所改观。”让李威更为头疼的还是不能及时拿到货款。
在钢贸领域,通常是钢贸商通过钢厂拿到钢材,而后依托中间商和工程方对接,从而实现钢材的流通。“要是工程方不能按期缴纳货款,这个链条将受到重创,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钢贸商。”李威说,“从整个行业来看,去年不能按时收回货款的业务占所有的20%,而今年上升至50%。”
在此之前,李威主要走批发渠道,负责六七家的钢材供应,而眼下供货的只有一两家,开始转向零售。李威对此解释道:“由于批发涉及资金量大,而且按时拿到经常遇阻,零售便可化解这一困扰。”因此,其面临着出货量较往常减少了百分之三四十。眼下,李威在货场里钢材的堆头高度从之前的3米多下降到了1米多。
钢厂直销业务增加
从长期来看,钢价一直延续跌跌不休的态势,云南一家钢厂的相关负责人张名(化名)指出,眼下正是真正考验钢厂生死存亡的关键期。
一直以来,由于云南地处运输末端,市场相对封闭,在全国钢市不景气的背景下,价格和其他城市的相比较高,然而这样的局面最近正在慢慢改变。
张名所在的钢厂是云南的一家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的民营钢厂,以建材为主。据他透露,他们厂的产品在6月初的价格每吨还在3400多元,而今每吨的为3200元左右,“已经无限逼近成本价”。
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广西等地钢材进入市场。“正常情况,昆明市场钢材库存50万吨趋于合理,但是最近飙升至60余万吨,这其中与外来钢材有着直接关系。”张名指出:“外来钢材本来就有价格优势,而云南本土钢厂为维护市场份额,不惜降价走货,从而促成了现在低价的局面。”
据云南省工信委的一位相关主管工作人员核算,云南生产1吨生铁的成本比全国平均的高出220元。而广西1吨钢铁的成本价远低于全国的,而1吨钢材从广西运抵云南的滇东等广大地区每吨的成本价不及那高出的220元。
在市场趋于清淡和外来钢材竞争的背景下,云南本土的钢厂在产能上几乎没有减少,寻求新的市场和减少成本便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张名所在的钢厂选择加大直销。“直销一方面可加大对市场的占有,另一方面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利润将会加大。”据他透露,在他们厂的业务格局中,直销业务量占比已从之前的10%多提高到了30%多。在此之前,作为云南钢铁行业的巨头昆钢也开始类似的做法。
"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