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学伟
2014年或许是中国股市从非全流通走向全流通的尘埃落定之年。
从时间上说,一项来自' 美国的研究显示:' 股票 上市后的前5年是实际流通股比例增加最快的5年。满5年后,平均流通股比例达到60%,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虽然总体看,上市年份越久,参与到实际流通中来的股票 比例会越高,但从60%之后,其减持的速度,或者说从名义上流通到实际流通的速度会因人而异,因股而异,总体上会变得非常平缓,不再是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冲击因素。
中国股市的特殊之处在于,早期20年实行的股权分置制度以及股改,使那些本应陆陆续续释出的法人股、创始人股、原始股,都集中到了股改之后集中释出。数千家公司在一两年内同时开闸放水,紧接着又是IPO' target='_blank' >高峰,且完全的市场化发行,令市场的可流通规模和实际流通规模瞬间增加了两倍以上。可以说,沪深股市这几年的衰落,宏观经济只是因素之一,最主要的还是供求关系瞬间大幅度逆转。
做一个大致推算。股改完成的时间是2008年,最集中的是2007年。按照5年大体完成疾风暴雨式的流通过渡,其时间节点在2011到2012年之间。IPO的高峰期是2010年,按5年的时间节点算是2015年,但由于2010年前后上市的这批股票 ,发行价和上市价都很高,原始股东获' 利丰厚,其年化获利率要远远高于2006年股改前上市的那些股票 ,因此,我们把这个时间节点向前挪两年,算到2013年。
看一下' 大盘走势,就会看到,在2011年下半年前,' 上证指数的主要运行区间在2500点以上,虽然2010年曾短暂跌破过2500点,但其后的反弹力度很大。而2011年下半年跌破2500点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该点之上。这一时间节点和上述第一个时间节点是相吻合的。从2011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上证指数的价格中枢是2200点。而从2013年6月以来,2200点明显成为市场的一个天花板。这一时间节点又和上述第二个时间节点相吻合。
两个时间节点的吻合说明一个问题:供求决定价格。当实际流通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相应的需求规模也增加到一定程度,否则市场就只能维持更低的价格水准。2011年和2013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前后的指数位置及表现,体现的就是供给大幅增加给市场带来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果我们对这两个时间节点的推算是正确的,那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股市已经度过了股改和市场化发行造成的两股洪峰的合力冲击。这是我们说的第一个尘埃落定。
第二个尘埃落定是,它让我们对沪深股市在全流通状态下的供求关系有了一个新的量化标准。有什么样的供给规模,就需要有什么样的需求规模,两者匹配程度,决定了大盘有无' 行情,' 个股有无行情。
早几年我们有个标准是6.5%。当股票 的' 保证金余额达到流通市值规模的6.5%之后,大盘就会有比较好的表现,即使不出现趋势性上涨,也能保持一种强势活跃程度。但这个标准是建立在2009年到2011年之间的,那时流通规模还在变化中,市场一边对付着已有的流通市值,一边还要承接时不时突然增加的流通市值,瞬间发生的冲击总是巨大的。因此,相应地,对保证金余额的需要更高。而经过1年多,尘埃落定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可量化' 数据:3.6%。当保证金余额达到流通市值的3.6%之后,大盘才有可能出现波段性行情,否则一切免谈,哪怕明天出一个惊天大利好,最多也就是“苏杭两日游”。
还有一个数字与个股有关:3%。只有当保证金余额超过流通市值的3%,才有可能大盘不佳,但个股活跃。如果连这个比例都无法满足,那就大盘、个股一起死。虽然也会有一些表现较好的股票 ,但难以成势——难以形成一股市场潮流和有足够集中度的热点。因为3%以下的资金市值比,在维持了几千家股票 的日常换手所需后,已没有太多余力去炒动一个板块、一个热点了。如果连这几千只股票 的日常换手所需都不能满足,那就不需要任何利空,一个散户多卖了1万股,可能就会让所有股民一起套牢。因此,3%的资金市值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界点,市场进入阴界还是留在阳界的分界线。上期我们讲到市场的基础分析,这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从这个基础出发,我们可以理解很多问题。
为什么我一直说未来的牛市应该用新的标准衡量、预估,而不能动不动就把涨1倍作为一种期盼?因为我们再也不会有保证金余额占流通市值30%、50%,甚至100%以上的好光景了——过去每一轮牛市启动前的资金市值比从来没有低于20%过。
为什么2013年会有那么好而且多的热点行情?因为2013年的资金市值比基本上都在3.5%以上。而今年,却在3%左右晃荡。
为什么人们对IPO如此害怕,以致12家IPO批文就让市场“屁滚尿流”?因为现有的资金市值比已让市场不堪其重,哪怕只增加一根稻草,都让市场觉得沉重无比,何况有预期这12家IPO将冻结7000多亿元。
供求是最重要的市场基础。当所有人都因宏观经济而悲观,预期1849点必破时,我坚定地认为1849点就是熊市最低点。现在,人们的预期已有了大幅改善,我却更加谨慎地避免谈有行情之类的话,因为现有的资金市值无法让我乐观。
(作者系上海金耕信息运营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