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伟 香港报道
香港保荐人制度的变化,“意外”催生了上半年IPO市场的井喷。
Dealogic'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共完成54宗IPO,融资规模高达120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2.3倍,创下近10年的新高。
“一个原因是保荐人制度改变带来的一次性影响,很多发行人赶在新制度开始实施前提交上市申请,令不少IPO在6月或7月初完成。”瑞银亚洲区董事总经理、亚洲投资银行主管金弘毅表示,下半年,香港市场的IPO进度会相对放缓,但仍有不少在进行中的项目。
香港保荐人新监管制度自去年10月1日起生效,新的招股资料披露制度则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该制度要求初步上市文件通过初检后即须在港交所网站上披露。
沪港通有利双币双股
早在2011年6月,港交所即推出人民币双币双股IPO模式,但除了合和公路(737.HK)在1年后尝试配售部分人民币' 新股,双币双股IPO的发展一直不顺。
“(双币双股制度)刚开始时,IPO市场不好。”金弘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随后IPO市场虽然好转,但大家则急于抓住时间窗口,不愿节外生枝,影响进度,“大家对于新的事情还是需要一个认知过程。”
金弘毅介绍指,从申请层面而言,双币双股与传统IPO并无重大区别,港交所方面也多次表示愿意为发行人提供便利,但流通量仍是发行人担心的一个问题。
“除了看价格,机构投资者也关注流通性,规模较大的基金一般不会关注发行规模偏小的IPO。”金弘毅解释,在双币双股IPO中,如果本身规模并不足够大,划出部分做人民币股,能够留给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就比较少,投资者担心流通量不足可能就不会下单。
香港的大型机构投资者持有资金多以外币为主,尽管兑换人民币的手续并不复杂,但毕竟将增加一个程序。“另一方面,机构要求可以随时买卖,人民币股的整体流通量较小,投资者担心卖出时会有困难。”
今年,香港首只双币双股形式的IPO或将出水。据消息人士透露,香港航空将以双币双股模式发行,因其购买国内航线等支出,对人民币资金有所需求。
“随着沪港通出现,市场会逐步改变,境内的人民币资金兑换港币有一定汇率风险,如果既是熟悉的公司,又可以以人民币结算,南下资金的投资会更便利。”金弘毅认为,在未有沪港通这类配套机制时,单个发行人做双币双股可能难以看到明显好处,但随着有更多投资者追捧,发行人也会更有意愿。
“沪港通是一个典型的双赢的例子,香港方面会看到本土、海外机构及个人更多的积极投资,是对QFII的补充,可以让散户直接投资A股;对内地而言,也会给A股带来更多资金。”金弘毅指出,在沪港通开通后,内地流到香港市场的资金若有兴趣购买人民币股,会为香港市场带来既有机构投资者之外的资金,发行人要吸引这部分资金可能就需要考虑双币双股。
“从今年上半年的交易,可以看出一些明显的行业趋势,一个是医疗保健,仍然是投资者感兴趣的投资领域,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 新经济中的互联网行业。”金弘毅表示,总体来说,未来投资者对项目会有所挑选,但这些仍然是具有吸引力的行业。
在全球范围内,医疗和科技也是IPO最为活跃的行业。安永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医疗卫生行业共有103宗IPO,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科技行业IPO数量也同比增长一倍至78宗。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达去年的6.8倍,融资规模从去年同期的5亿美元大幅提升至64亿美元。
科技行业在并购方面也明显活跃。根据Dealogic的数据,上半年亚洲并购交易中,TMT行业占比最高(19%),其次为金融、消费品和房地产,占比分别为13%、12%和11%。
但对金融业,尤其是银行,投资者的态度仍未显著转变。“金融股,特别是银行在现在经济恢复的环境下,估值(反弹)仍然滞后。”金弘毅指出,与最悲观的时候相比,投资者的态度“没那么悲观”,但新上市银行需要体现出与其他公司的区别,价格上是否要求大幅折让,还要看个别公司的情况。
目前仍在等待上市的银行包括广发银行和' target='_blank' >上海银行,金弘毅坦言,等待上市的项目一般已经推进到一定程度,要重新启动或拿到香港、内地的审批也会很快,最终还是要看当时市场状况和个别考虑。(编辑 于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