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亮
“某某' 股票 出利好了,肯定要涨了。某某股票 出利空了,又要割肉了。”利好与利空,很平常的一对反义词,对于A股的投资者而言,或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投资结局。正如大部分投资者熟知的市场规则一样,通常情况下,利好消息会刺激股价上涨,利空则会让股价跌入地狱。然而,利好和利空真的就这么绝对吗?
在笔者看来,市场所谓的利好或者利空,根本不是绝对的概念,它只是一种在小部分资金撬动后引发市场预期变化的集中爆发现象而已。对于投资者而言,一般的投资逻辑是:利空来了股票 要跌、利好来了股票 要涨。然而,或许他们忽略了一种最基本的判断,那就是这种利好和利空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是谁先于大部分投资者之前已经给利空或者利好下了定义?
打个比方,同样是停牌数月而宣布资产重组失败的两家企业,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走势,可能一只股票 会大跌,而另一只股票 却出乎市场意料地出现了上涨,甚至冲击涨停板。同样的,对于发布利好的企业,有的企业会出现连续上涨,有的股票 则会出现高开低走或者低开低走的走势。这些在A股市场常年出现的情况,带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思考,利好或者利空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性质判断,也不能去做常规的判断,因为它确实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所谓的利好或者利空,只是一种短期的市场判断,而有很多因素在干扰着市场投资者对其做出判断的基本方向。一般的因素主要包括同时期' 大盘、板块指数的表现,对于这些基本的干扰因素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而实际上,能够在A股市场给利空或者利好下最终定义的,往往是在某只股票 拥有部分话语权的少数股东,他们掌握的话语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持股股票 ,另一个是手中的现金。对于一只突发利空消息的股票 ,或许只要有几万手的卖单出现在跌停板,市场的投资预期就会瞬间发生很大变化,因为利空消息已经被' 大众所了解,而小部分的股票 打压则将利空导致股票 下跌这种预期传递给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此时特定公司股票 的投资情况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万手的抛盘引出十万手乃至更多的市场恐慌性抛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在跌停板的股票 的委卖额会从开盘初期并不多的几万手最终累积到收盘时的十几万手或者几十万手。
无论是利好还是利空,说到底实际上就是一则可能引发股价短期走势的消息,消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其在特定的资本市场中在少数股东的引导下出现何种市场预期的展现。既然如此,投资者真的没有必要过多地花费大把时间去研究一则消息究竟是利空还是利好,因为在市场的实际交易过程中,投资者对于消息利好或是利空的判断很多情况下根本无用,只有市场会最终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