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宛男
随着沪港通逐步引入长期资金,蓝筹股成为名副其实的蓝筹股(红利率至少高于目前的理财产品利率),人们期待着,“台股化”的A股能否逐渐向“' 港股化”演变呢?
惨痛的昆山爆炸案引发了舆论对台资企业的关注。昆山就在上海的隔壁,上海人都知道昆山有个台资开发区。作为台商投资大陆时间最早、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昆山已吸引台资企业4100多家,投资总额超500亿美元,占苏州的半壁江山、江苏的四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
由实体经济说到资本市场。其实,A股市场的启蒙老师也是台湾股市:我们最早的' 股票 操作系统钱龙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现在还在用);亿万股民耳熟能详的“看图说话”,是台湾股票 大师在讲座中教授的;连我们的许多监管措施,例如上市公司公众股东需1000人以上,上市前需有一年辅导期,等等,也是从台湾学来的。正因为A股几乎脱胎于台股,其走势、属性和股权文化也深深地烙上了台股的印记,集中表现为牛短熊长,短线炒作成风。
简单回顾一下台股历史。1985年7月台湾加权指数从636点启动,至1990年2月12日,创下12682.41点的历史新高(市场市盈率近80倍)。然而才8个月时间,即到1990年10月12日,就跌到2485点,跌幅高达80%,这同A股从6100点(市场市盈率60倍)跌到1600点,才花了一年时间,何其相似乃尔!如今,24年过去了,台指再也没有上到过万点。过去的24年中,台股根本没有大牛市,甚至连长期慢牛都不存在,只有阶段和局部的小牛市,而一年内震幅往往会达到50% 60%。据说,台湾的很多年轻人已不知股票 为何物。
台湾股市的表现同台湾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在高油价冲击下启动转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亚四小龙转移,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台湾不失时机地承接了这一转型,经济迅速起飞。80年代中后期,出口导向经济弊端显现,台湾对美贸易顺差过度膨胀,新台币升值,最终引发经济泡沫。正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台资大量来到中国大陆,类似昆山的台资开发区也是自此繁荣起来的。此时的昆山,相当于80年代的台湾,对劳工的保护还不够,估计也同80年代的台湾差不多。实体经济如此,资本市场亦然,A股自2007年以来的7年熊市,同台股1990年泡沫破灭后一落千丈,似异曲而同工。
24年的A股市场经历了种种变革,但“牛短熊长,短线炒作成风”的本性没变。如今,又一个变革——沪港通即将到来。沪港通的意义可以说上千条万条,例如,引外资入市,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等等,但与此同时,随着沪港通的临近,会不会改变一下A股的属性,逐渐向“牛长熊短,中长期投资为主”过渡呢?
有统计资料显示,从1969年' 恒生指数首次发布(基期日100点),到2008年40年中,港股确实是牛长熊短:牛市长度平均为4.15年,平均涨幅541%;熊市长度平均为1.24年,平均跌幅62%;而从2008年金融危机恒指11000点至今,也已上涨126%,也算是个不小的牛市了。
港股之所以牛长熊短,一是市场市盈率总体波动不大,过去10年间,恒指多半在10倍到20倍之间,一旦低于10倍就会迅速反弹;二是市场拥有一批红利率较高的股票 ,且红利不纳税;三是大型机构投资者居多。虽然目前A股和港股估值差不多(A/H溢价指数93.3,说明A股还打了9.3折),但A股红利要缴税,据' target='_blank' >证监会近期的统计,基金、' 保险、社保、QFII(含RQFII)持股市值比例分别为4.73%、1.85%、1.22%、1.32%,即合计不足10%。随着沪港通逐步引入长期资金,蓝筹股成为名副其实的蓝筹股(红利率至少高于目前的理财产品利率),人们期待着,“台股化”的A股能否逐渐向“港股化”演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