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融360联合创始人、CEO叶大清
财信网讯(记者 陈宁)“腾讯连接人和人,百度连接人和信息,阿里连接人和商品,融360是连接人和钱。”日前,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联合创始人、CEO叶大清在接受'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融360近日刚刚完成C轮融资。近三年来,融360每年完成一轮融资,业务范围从单纯的信贷产品搜索发展为横跨信贷、' 信用卡、理财的金融产品全搜索,迄今获得的总投资过1亿美元。
记者:融360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会不会和BAT进行股权合作?
叶大清:在过去两年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和百度、腾讯、360有产品层面的合作,合作非常愉快。至于资本层面的合作,目前没有要跟任何一个互联网巨头合作的想法。如果问未来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我的回答是:我们更看重融360作为第三方中立平台的角色。
叶大清:金融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投资人对金融搜索、推荐与服务模式非常认可。
记者:投资人有没有提“上市”的要求和时间表?
叶大清:上市方面投资人对我们没有要求。我们创始人团队也做了沟通,今年我们没有时间表。我们的愿望是做每个人的金融伙伴。我们目前最看重的是能不能把市场培育起来,能不能做创新。一方面把用户体验做好,另一方面解决金融机构的营销效率问题、风险管理问题,到时候再讨论上市的话题可能更合适。
记者:现在盈利状况怎么样?在整个金融搜索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多少?
叶大清:在创业的早期阶段,我们现在是不盈利的,在人才的发展和产品研发上,需要大额的投入。融360不光是一个搜索引擎,还是一个推荐和服务平台。2013年我们整个贷款申请金额是4000亿元,获批通过是500亿元。
目前大量的用户还是在线下完成贷款的寻找、申请过程,在线搜索金融产品的比例只有20%,如果“从线下到线上”的比例能从20%增长到50%,整个市场才会比较可观,到时谈市场份额更有意义。
记者:对金融机构收费的模式是什么?将来有没有可能向用户收费?
叶大清:我们作为一个互联网模式,用户完全免费。对金融机构收费方式主要有三大类:1、推荐一个潜在用户收一笔营销费用;2、效果付费,推荐的客户获得了贷款,我们按获批金额的比例来提取佣金;3、给金融机构做服务,金融机构缺乏有效营销手段和大' 数据挖掘经验,甚至有些小的金融机构不知道怎么去做风险定价,我们今年新推出风险管理业务,这是我们今年新的业务增长点。
记者:互联网金融企业国资背景会好一些吗?投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好一些?
叶大清:我们没有跟国资背景的企业聊过,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方便评价。我们的投资人都是全球资本的中国基金,是在中国注册的公司。我想不管是美元还是人民币,用起来一样的好用吧,只是一个外汇转换的事情。
记者:平台对银行理财产品会不会做一个筛选再推荐给用户?万一用户理财发生亏损,作为平台是否有什么措施?
叶大清:我们有筛选,这是我们所提供的专业推荐的一部分。相对于' 股票 来讲,银行理财产品整个品类的风险是要低好几个等级的。但只要是投资就有风险,投资风险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挑战。理财频道现在的定位只是一个搜索引擎,一个信息的平台,最终的决策权在老百姓自己手上,自然风险也由用户自己承担。
融360的角色是辅助老百姓决策,我们会做信息发布,会做充分提示,但最后决定权是用户自己。
记者:如何面对阿里或百度的竞争?有句话说“台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您怎么看风向?中国互联网' 金融行业最大的机会是什么?
叶大清:我先讲最大的机会。中国刚进入中产阶级早期,金融消费的需求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从未来10-20年来看,这个市场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市场毫无疑问会很大。
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很多不同模式,众筹和p2p的不确定因素更多与监管相关。融360金融搜索这种模式在监管方面的风险非常少,我们希望在用户教育、市场培育方面做更多工作。
很多老百姓还没有意识到他是一个金融消费者。腾讯连接人和人,百度连接人和信息,阿里连接人和商品,融360是连接人和钱(金融)。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那恰恰是我们的优势。BAT如果要转到连接人和钱,面临的门槛和挑战跟我们是一样的。
记者:为什么贷款申请获批的比率只有15%左右?这三年来,推荐成功率有什么变化?推荐到银行的成功率,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吗?
叶大清:只有15%左右的获批,这个比率确实是蛮低的。中国小微贷款很难,可能是用户主动放弃、或者资质不好、或者价格太高,批不下来的占80-90%。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金融机构的产品不够差异化,或门槛太高。
我们能做的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让信息尽量对称,提高申请效率和线上线下的审批效率。通过融360申请的成功比率,比纯线下申请的成功率要高3-5倍。总体来看,推荐的成功比率在逐渐提高。推荐到银行的成功率和推荐到非银行的不一样。有些时候某些小贷公司的审批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