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近日A股出现反弹,特别是由于上周(8月25日至29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单周净转入逾2000亿元,创出了该' 数据自2012年4月有统计以来的新高,一些机构认为A股出现了2007年牛市时的特征,并据此判断中国A股的第三次大牛市即将到来。然而,新近发布的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然不支撑关于第三次大牛市的说法,从中国500强的数据指标上看,所谓第三次大牛市和此前一些机构的多次类似预言一样,依然是基于赚钱理想的一厢情愿。
首先是以500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缺乏股市大幅上涨的基础性支撑因素。对于股市有一个传统的说法,买' 股票 就是买企业的未来。那么,一个盈利能力不强并且没有明显增长趋势的企业股票 显然不值得买,至少不值得花高价去买,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数据显示,2014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为4.24%,较上年4.34%的水平有所下降;资产利润率为1.36%,较上年的1.44%也有所下降。2014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1.21%,下降了0.21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2014中国企业500强利润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企业依然处于外延型扩张阶段,随着去库存化、去产能化趋势的加剧,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和世界500强横向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中国企业的盈利水平依然十分低下。2014世界500强的净利润增长了27%,但中国企业的净利润只增长了不到8%,利润增速显著落后于世界500强的整体水平。从利润率的角度看,2014世界500强中,' 美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9.33%,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5.10%,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低于美国企业。近三年,世界500强中美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分别为6.59%、6.60%和9.33%,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分别为5.56%、5.36%和5.10%。在美国企业盈利率持续提升的同时,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在逐年下滑。这样的数据指标显然不会支持企业股票 的大幅上涨。
第二是' 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偏高,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抽血效应,企业盈利能力好转缺乏金融支撑。中国是一个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制造业大国,但长期以来,制造业企业一直受到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压抑。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260家制造企业的总资产不足17家银行的1/5,净利润总和不足17家银行的40%。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8%,而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6%。从某种程度上讲,过分垄断的银行业正在榨干实体经济的利润。
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一个比较危险的指标是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第二次出现下滑,201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为67.1亿元,较上年下降了3.53亿元。同时,在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43家亏损企业,亏损面占到8.5%;而且巨额亏损企业数量增加,亏损额超过10亿元的有19家,比上年多了3家。实体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必然会反映在股市上,一个畸形的宏观经济格局下,不会产生一个健康向上的股市。
第三,从研发投入等先行指标上看,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占据优势,很难为股市上涨提供引擎式动力。2014世界500强中92家中国内地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只有1.16%,与上年相比甚至还下降了0.05个百分点。2014中国企业500强合计投入研发费用5934.6亿元,比去年增长7.36%,远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1.25%,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同时,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专利技术交易率只有5%,真正实现产业化则不足5%。研发投入不足加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下,使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整体上处于劣势,2013年全球100大跨国公司中,中国内地企业只有3家,平均跨国指数只有28.2%,远低于美国企业的平均值(53.4%)。
和世界500强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信息科技产业上榜企业数量长期以来呈现出的增加趋势相比,中国企业500强产业结构的低级形态特征更加突出,榜单前五位的企业长期没有变化。在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虽然有5家信息、传媒、电子商务、网购、娱乐等互联网服务业企业上榜,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占500强营业收入的比重上看,都还只是“趋势性”因素,短期内不会对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意味着,影响股市发展的新商业机会还没有大面积出现。
股市的涨跌是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单独凭借股市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几个数据指标就能进行整体性判断的。通常来说,牛市的出现需要财富示范效应作为先行条件,更直白地说,也就是有更多人能够在股市上赚到钱。当前,制约中国股市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并没有出现明显改观;中国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面缺乏全局性重大利好因素支撑;P2P等' 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成黑洞效应大量吸引资金;美国' 加息预期将导致热钱外流使流动性进一步收紧,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放言第三次大牛市即将到来,还是缺乏足够有力的事实支撑的。